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勸發菩提心


二○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


       今天我要講的叫做「勸發菩提心」。


       發菩提心是我們學佛的人最重要的一件事。沒有發菩提心,道業難成;有發菩提心,才能達到覺悟。發菩提心不僅是淨土宗注重,任何大乘法門,不管你是參禪,或是學教,或是修密都注重。尤其是密宗,所以能殊勝成就道的唯一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。密宗它很殊勝,成就很大,就是因為它重視發菩提心。一般看經學教,總總都不能夠離開菩提心。


       菩提心是什麼心呢?相當於深信覺悟,對娑婆世界毫無留戀。為什麼不留戀?因為已經具備了深信的覺悟,覺悟到宇宙間一切都是生滅的。因為覺悟,所以他發菩提心,一心只願同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進修。菩提心不但是利己,而且還要利益一切眾生。不但是自己求安樂,讓一切眾生也都跟我們一樣,都能得到安樂、解脫。所以菩提心是大智慧、大慈悲、大願力三個一體。


       學佛的人,必須要具備大的智慧。有大的智慧,就有大的般若,也就有大慈悲的心。好像觀音菩薩祂就是大慈。大悲就是大勢至菩薩。大願力呢?就是地藏菩薩。所以我們要具備這三項,要有大的智慧,也要有大慈悲,有大願力。我們如果只有大願力,但沒有大智慧,沒有大慈悲,還不能夠成就。所以修行者要有這樣的心,是大智慧( 般若),大慈悲和大願力,才稱之為菩提心。諸位學佛那麼久了,自己返照一下,有沒有具備這些?


       在密宗稱為「行願菩提心」。行願,「行」就是對個人的行持;「願」就是普度一切眾生。修密的人都必須要有這種行願的菩提心。不但成就自己,還要提醒一切眾生,所以要達到行願菩提心。顯教也一樣,稱為「順事菩提心」或者是「順理菩提心」,這兩種具足,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。顯教就是理事都要圓融,順事菩提跟順理菩提,這兩項都要具足,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之心。


       古德說,無上菩提心,一是順事發心,二是順理發心,就是兩項具備。順事發心就是「四弘誓願」。這四弘誓願就是:煩惱無盡誓願斷,這就是「斷德」,能把無邊煩惱斬斷,因為我們煩惱存在的話,就不能立德。法門無量誓願學,這就是智慧,你能修這麼多的法,具大智慧,是「智德」。眾生無邊誓願度,是「恩德」,對眾生有恩。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三項合起來就成佛了—佛道無上誓願成。能真正發起四弘誓願,也就是發起了菩提心。我們常常在念這四弘誓願,但菩提心還是沒有發起來。為什麼菩提心沒有發?怕吃苦、怕吃虧、怕損失、自我保護,所以菩提心發不起來。


       能夠力行四弘誓願,也就是發起了菩提心。這個菩提心,叫做順事發心,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。發起這個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啊!你有發菩提心,你就是要成佛了;你沒有發菩提心,就還是一般的眾生。發菩提心為度一切眾生,往往會因做錯而下地獄,但是很快就可以出來了。為什麼?因為你發這個菩提心,為眾生而捨己,這就是菩提心的精神。順理發心就不好用言語來說明了。這個心,就是我們自己本有的真心,我們每個人本具備的真心跟覺悟的心。菩提就是覺悟。覺悟什麼?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。


       學佛的人,修行的人,不要時常掛著「我就是眾生」,那你就還是眾生。你說「我是佛」,不久可就成佛了,這樣就成就得快。如果老是講:「唉呀,我不能跟人家比,我就是眾生。」那你永遠都是眾生。為什麼呢?你沒有覺悟。你如果覺悟了,就是對自己有深信,你有深信就有覺悟,覺悟自心就是佛,具備了佛性。自己本來是佛,一切法皆如幻夢,不但是破人我執著,連法執也破了,人我執著以及法執都破了。一切事與理是相對法,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,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,也是一樣的。阿羅漢沒有破法執。修到阿羅漢法執還沒有破,他還是有煩惱可斷,還有阿羅漢可證。我們修行不要執著在這方面。你想有所可證,那你就像阿羅漢一樣,有阿羅漢可證,就成了法執了。我們應知道:非有非無,理事無礙、理事圓融。


       佛陀告訴我們:「諸法空」是在破這個「有」啊!我們就要提防,因為我們執著在有,但倘若著在「空」上那更壞。一個修行者,不能執著在空,執著在空,諸佛也不能度你,佛教的殊勝高妙就在此。


       順理菩提心,理是實際的理體,簡稱就是本體。它是非有非空,空有不二的中道。不著在空也不著在有,空有都不著,就是中道。所以修行者著有、著空都是偏離了本體,落在兩相。「空」是對「有」說的,為二,二就不是不二法門。很多修行人就在這兩相打轉,我們不能在這個因上執著。


       就像我常常聽人家跟我講:「師父,我念佛怎麼念都還是有幻想,為什麼?」你已經執著在這個幻想上,所以才有這種幻想;你如果不執著於這種幻想的話,你一直追下去,自然就清靜,連一點幻想都不起了。所以說,我們不能留在執著,有執著,就離成就很遠了。念佛也是一樣,不要著在計數,要專心,一直持念下去,這樣就對了。你如果執著在兩相兩邊的話,就離成就很遠。


       對於度眾生,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,但沒有能度、所度之心,這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有心認為是在度眾生。我們要存沒有眾生可度之心,沒有能度、所度之心。《金剛經》上說,我們滅度無量無邊眾生,而實無有眾生可滅度者,就是這個意思。我們願終日度眾生,而終日沒有一個誰是能度,誰是所度的念頭。我們都很喜歡起這種念頭,譬如說,我們幫忙人家,再久也還常提起以前我們幫忙他:「現在他好了,都沒有報答我們。」這個就是什麼?還有想獲得人家的回饋。所以我們要有「無有眾生可度」這種心,連這所度的念頭都沒有


       布施講三輪體空。我把米送給這位朋友,內不見能給米之我,外不見接受米之他,中不見這米,這稱之為三輪體空。這樣才真正是真布施,才是真正幫助人家。你如果三相還具足,那就不稱為三輪體空。所謂布施就是要做到三輪體空,沒有住布施的對象,也不執著有我在布施,更不接受人家的報答。這樣才是做到三輪體空。我們布施供養修一切福報,能體會三輪體空,那你的功德就大一萬億倍了;如果有所住,這個功德就不大了。如果不住,功德就大,就可以無限大。因為一執著,就成為有為法。有為法就是有限量,就有限制,而無為法是無限量的。所以有為法講起來就是斷滅法,無為法就是不斷滅法;有為法就是有漏,無為法就是無漏。


       我們能順理發心就沒有退轉。能如此發心,功德無邊。在《維摩詰經》上有說:「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簡稱。」所以我們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話,那就是要發菩提心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就是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就是成佛。出家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菩提之心,成佛之本。


       能轉八識成四智,就是智慧。「涅槃三德」就是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脫德。所以如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就是能達到涅槃三德了。你能得解脫德,就是恢復本有的法身,傳般若妙慧。所以諸位如果想要成佛,要求得佛的智慧的話,就要發大菩提心,必須通達菩提心。通達了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。就在這個父母所生的身中得證大覺果位。我們今生能夠發大菩提心,發這個成佛的心,就能即身成佛,就得到三藐三菩提。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55420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