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萬法皆空


二○一○年六月三日


       今天我要跟諸位講的題是:「萬法皆空」。我們要知道:所謂「萬法皆空」,就是「生死即涅槃」。


       學佛修行的人要知道「解脫生死之道」,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。如果修行不是為解脫生死,那就白學了。為了解脫生死,除了修行、徹底去領悟、善盡職責外,最重要的是,要將道心落實在生活中。說一句更清楚的話,就是:「在生活中了生死,在了生死中生活」,這是我們學佛的目標,我們要將修道的本質、道之風範,二六時中在生活週遭展現,生活也是在修行,修行也是在生活。


       一個悟道者的智慧,懂得靜觀萬物、會思量自我,他不管是在順境、逆境當中,面對一切萬物,都會去思量:原來山還是山、水還是水、道場還是道場,人事依舊!所不同的是:經過修行的磨練,心中的執著、分別沒有了。


       一個修行證悟的人,他看山是山、看水是水,看宇宙的一切萬物,都清清楚楚,他的心是瞭解明白。沒有瞋恨,不平的心消失了,煩惱罣礙也不見了;這時候,心平了、也寬闊了,這才是悟道者的心境。你有到這個程度,才證明你已經悟道。心境磨練要靠自己去自修、自悟、自證,你如果平時不去用功修持,也不用心去自悟,就不能達到自證。重要的是:當事境來臨的時候,心能平靜,才能突破一切困難,克服一切難關。


       六祖慧能大師說:「菩提自性本自清淨!」我們的佛性、我們的覺性都是清淨無染,人人本自具足,連狗、貓、一切的眾生都皆有佛性,只不過形體不同,也就是因改形易報。只要放下一切束縛,放下一切的包袱,就能看破一切都是生滅性的!當心中一無所有,你會發現,那才是你本來所擁有的東西。什麼是你本來擁有的東西?拋棄了這些,你能夠清淨自心,自然你本有的自性就會顯現出來!這並不是向外去尋求,而是我們本自具足,這個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。


     《般若心經》裡面有說:「諸法空相」,即是見一切法,聽聞一切法,心不起分別對待,「諸」就是宇宙萬物。一切的萬物,都是屬於空相,沒有本有的自性存在。凡是我們眼睛所看的一切法,山林、大地、草木、人我︙,你的心要如如不動,不起分別。修行者聞法要捨法,我們聞了佛法就要把這個法捨掉,不要停留亦無所執著。一般的人,比如說修密法,他認為這個密法很有感應,而且有得到效果,那他就捨不去了,就一直停留在那裡。停留叫做「法執」,執著「法執」,那就是還有「我執」存在。


     「法」是藉我們在修持上用的,我們用了之後,就要把法捨掉,才能去除一切法執、才能不著一切法;若認為有法可得,即是著了法相,此為「法執」。修行者要斷去一切的法執、離一切的法相,才能超越生死。修禪的人,看到某種景象,他就執著在那個境上;他一坐,就想要再看,這就沒有離一切法相,還是著在法相。會發生問題、走火入魔,就是因為你太執著於法,沒有斷去一切的法執、離掉一切的法相。大修行的人,他不思善、不思惡,心中無掛任何一切法,他也不執著什麼是善、什麼是惡,不像我們一般世俗的人,有功德的善事他就要去做,沒有功德的事他一毛都不拔,這就是著在功德相。


       諸位想想:大家修了這麼久了,聽了這麼多的佛法,為何自己內心的東西總是無法展現呢? 除了習性顯露,表面上聽法,就是沒有「即法悟心」!所謂「即法悟心」,即用一切法來開啟清淨的自在心,展現你的悟性。我們雖然是學佛,是佛教徒,但是心量很狹小、沒有大心,稍微被境所考,心裡就有一個折磨,就有一個不高興的痕跡存在,這就是被外境所綁住,你的心就有所罣礙。我們都帶著俗心、煩惱的心、計較不平的心,這是我們所常有的。表面上也跟人參班護眾,但這個心無一時清醒;你用這種心修行,就算來世間修行十世,也難止息生死輪迴。所以修行者積習未斷,生死不了;你如果無法把這些著相的習性棄捨的話,就無法解脫生死煩惱。


       所謂真正解脫,即心靈清淨、無雜念。你的心不被外境所左右,一切放下,你能擺脫外境的一切的煩惱,即是解脫之道,人之生死即菩提。想達到不生不滅之境,是來自自己,來自生死苦海的磨練。只要我們澈悟本心,放於生死而超越生死,才能自在無礙!


       所謂「涅槃」即是圓寂。要達到圓寂並不簡單。對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來說是:某某人已經死了,但對修行的佛教徒是講「圓寂」。「圓」是圓滿一切智慧、入涅槃、來去自如、清清楚楚。「寂」是寂滅一切後有,即不生不滅之境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才稱之為「涅槃」。是生死?是涅槃?只看迷悟差別而已,迷就是顛倒、妄想,悟就是放下一切束縛。瞭解這一切都是空相,不是存在的東西,只是在活著的時候借用而己,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。


     《楞嚴經》說:「知見是無明的根本。」我們一般人都是以知見來判斷一切。知見沒有達到各人的希求和滿意,所以因知見而引起無明的根本。若能斷見、思兩惑(我們要解脫,必需要見、思兩惑已斷),放下分別、取捨和執著,就能見到涅槃。意識之見是屬於見惑,雜思妄想就是思惑;這兩項是我們修行人要時時去觀照、時時去瞭解明白。


       如何能達到涅槃境?就是無知無覺。這個「無」不是說沒有;「無」是突破、不停留、無住。所謂無住於知、無住於覺,這才是真正達到覺悟。「無受無想、無苦無樂、無所得、無所依、亦無境界可入。」此境即永恆常樂及清淨!這個「無」字是貫穿全部佛法。「無」不要講是沒有,你如果以「沒有」來解釋的話,那麼你就落在文字了。無代表一切法,就是無著的意思,就是沒有停留,沒有住在那個地方。是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而不會住!「無」嵌藏著無盡法寶,在萬象生滅中,應當體悟這個「無」字!這個「無」字可以用在坐禪的時候來領悟,也可以使你開悟。無即是空,就是不住於空、不住於有、不住於相,就是突破了空相!唯有無才能真空生妙有。悟者心中無物,心中已經不住一切的物質、一切外面的景物了。清淨無為即能體會:萬法諸相皆來自清淨本性。所以山河、大地、草木︙、一切的萬物、一切的景象,都是我們的自性中所現量出來的,人也是我們自己現量出來的。


       修行,若能心如明鏡、萬法不著、一塵不染,當下自性般若即入涅槃境界。本來無一物的空性,對一切塵境是「眼見心不見,耳聞心不聞」,才能不被境所轉、不為物所牽,不會因浪高、浪低而生厭惡心或者分別心,一切自在。要達到這個境界,必須經過一番的苦修。修行要超越生死,就要在在處處不離清淨無著,才能自在、無我。要見相不動心;你見外面一切的形相,你心都要不動,能夠保持如如清淨。對名利、權力,無得亦無失,內心要寬宏闊大,有如虛空的寂靜。


       對修行者來講,要「凡事看開、凡事看淡!」。什麼事你要看開,不管是逆境、或是順境,我們都要把它看開;對一切的事情,不管有利有失,我們都要把它看淡。心思如流水一樣:「遇石則彎,遇山則轉」毫無阻礙,則煩惱不生、即入清淨。我們修行者的心思就要像水一樣那麼軟,遇到石頭,自然就轉彎;遇到山,就繞著山來轉;就是說:不去逆行、不去違背、也不去叛逆,一切就毫無阻礙。我們能夠自在,則煩惱不生,就能進入清淨的本性了!


       修行者要放下一切、不回首、不記恨!要做到「不思善、不思惡」才能體會「無念之中,萬法皆空」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54784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