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人第六意識的功能


2011年7月10日


       今天講:「人第六意識的功能」,唯識學都是在告訴我們怎樣正確地去修持,希望諸位仔細地聽。人第六意識的功能是什麼情形?第六意識具備了心識的全部五十一個「心所有法」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心所有法?心所有法就是心識所能生起的五十一個心理的狀態或功能。我們生活中依眼耳鼻舌身意(六根),接觸色聲香味觸法(六塵),所產生的一切行為,心理的狀態與其功能都離不了這個心識,這五十一個狀態或功能在第六意識中完備無缺。


       第六意識就是意根,接觸法境而生。第六意識於動身發語的能力上,比其他七識要強多了,也就是這個緣故,意識幾乎完成了人的全部生存的活動,我們人活著就是靠這第六意識。


       五十一個心所有法,可分做六大類,就是遍行、別境、善、煩惱、隨煩惱和不定,第六意識的操作有這麼廣。譬如說對一個人起了懷疑,即使你完全沒有看到也沒有聽到,你就會起了遍行。你想:「他可能這樣!」就會開始作文章。我們最怕就是這個「疑」,往往因疑而傷了人與人之間的和氣,本來不是這麼一回事,因疑在做怪。所以修行要成就或失敗,都是這第六意識的關係。你如果沒有好好去觀照第六意識的話,就會引起妄想和妄行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遍行呢?遍行就是於所有時空都能現形去做心理活動的意思。這個修行人要特別注意啊!不要走遍行。這遍行是很危險的,在任何的時空裡都能夠實現你要做什麼,也就是你心裡的一切活動皆隸屬於遍行這個心所有法,它是八識所共有的。計有五個:


       1. 觸。這個身體,色身接觸內外,會曉得外面是冷,是熱,是苦,色身所接觸外面的這一些境,這叫做觸。


       2. 作意就是起警覺心的意思。我們遇到什麼事情都有警覺的心,這個對不對?這個危險?這就是作意、警醒。你會起了很警醒的注意,這就是作意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3. 受就是感受。好的感受、壞的感受、人家對我怎麼樣的感受。


       4. 想就是起印象或概念以做認知。人有所想就有所思維,就是以印象來做概論,來做決定,來做為認知。想就是意識的思維。這個不能夠去相信,因為這個想不是出自於你真覺的如來性。修行人要修到證聖果,那時所想的才是正確的。如果不到這個程度,你所想的都是屬於有漏的思維。


       5.思就是思考,起意志的活動,想了之後,再來就是思考。這種思考完全是落在作意的行為。因為你有思考,這就不是真正你的心啦!不是你真心發出來的,就是妄心,起了意志的活動。我們修行人平時的一舉一動,不能夠擅意地以第六意識來操作。就好像我們念佛一樣,我們要用心念,心就是我們的真心,從真心出聲,耳朵聽的清清楚楚,這個才叫做實念。如果只有意識念,這不叫做真念。如果用意識念,人死了,外斷氣,一切就都不起作用啦!所以絕對不能夠用意識念佛,一定要用我們的第八識念佛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別境呢?別境是了別外境的意思。我們還沒有確實了解,就先起了分別,了別外境一切的含意。這一類心所有法共有五個。


       第一就是欲,貪欲的欲,就是心欲。


       第二就是勝解,就是徹底地明瞭,叫做勝解。


       第三就是念,你有念才有牢記。


       第四就是定,就是專注一己,好像我們念佛就是要專一於佛號,注意於佛號,不予雜聽,就專注,你能專注就是一己。


       第五就是慧,慧就是智慧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善 (心所) 呢?修行者,善就是行善的能力和心態,不害人,寧捨己利他就是善。如果是自私心損他利己,那麼這個能力和心態就不同。這一類是心所有法共有十一個。


       第一就是信,信心。要具備信心,連一點疑惑的心都沒有。


       第二就是精進,精進就是不退。努力,只有進,向前進而不後退。


       第三就是慚,慚愧的慚。慚就是羞己不如人,自我反省,我為什麼不如人家,是要起慚愧的心。


       第四就是愧,羞於己過。有做錯要悔過自改。


       第五就是無貪,連貪欲的心都不起,破除一切的貪念。


       第六就是無瞋,對別人都有寬厚的心,沒有一點瞋恨之心的存在,也就是要突破我們瞋恨之心。


       第七就是無疑,無懷疑,連一點疑的心都沒有,對人都要很誠懇。


       第八就是輕安,人無做虧心事,心就安祥,內心的解脫就得到禪悅。所以說禪悅為食就是內心連一點歉疚都沒有,就是安穩無缺,這才是達到內心的解脫禪悅。


       第九就是不放逸,不懈怠就是不放逸。時間一日一日地過了,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。我們要警惕自己,就是我們要常精進而不放逸,不懈怠放逸。


       第十就是行捨,我們要捨棄一切污染的行為。好的行為,我們更應該再好。壞的,有缺點的行為,一切會污染我們的不好的惡業種子,我們都要把它捨掉,把它改過。


       第十一就是不害,對人有害的,我們不去做,我們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,所以也不做損害自他的事情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煩惱呢?此煩惱又叫做根本煩惱。道業的成就,道心的堅固,都是必須在煩惱中磨練出來,能夠把煩惱磨掉才能夠成菩提。所以菩提堅固,那是從煩惱中來。煩惱亦能令人顛倒迷惑,苦痛悲哀。屬於這一類心所有法,共有六個: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、惡見(不正見解)。我們絕對不能夠輕慢他人,不要輕視自己,這是不好的事情。疑和惡見,不要有疑惑和不正見解,不正的見解就是錯誤的見解。不管是我們親眼看到,親耳聽到,不管是正的、非的,我們都不去做不好的見解,我們都要有寬厚待人的心,這就是我對我們自己的一種修心養性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隨煩惱?隨煩惱是由煩惱或根本煩惱的存在而生起的。沒有根本煩惱,它們自然不再存在。這一類心所有法共有二十個:就是忿怒,恨,惱,覆,誑妄,欺詐,陷害,憍慢,懷疑嫉妒,慳貪,無慚,無愧,不信,懈怠,放逸,昏沉,掉舉,失念(就是忘記),不正知 (愚昧無知)和散亂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不定呢?不定是指本質善惡不定,本質就是人的品性,人的性體善惡不定。如果生出來做為人,我們在性體上好好地去培養,去把它塑正的話,這個本質體就是善,就是正確性,不然就是善惡不定。我們要看情形方可定其善惡的心理狀態,這一類心所有法共有四個: 


       1. 就是睡眠,我們都是貪睡。睡醒了,還不起來,還在床上翻來翻去,這個就是睡眠。睡眠沒有突破,睡眠沒有降伏,就會起善惡的心理狀態。比如自己會講:「唉呀!還沒睡夠,我們再睡一下。」這個就是心理的轉,所以說惡與善就在這一念間。貪睡就容易起懈怠,起無明,起枯燥,容易發脾氣,這個就是睡。


       2. 惡作就是悔恨既做的事。


       3. 尋就是追逐尋求。


       4. 伺就是伺察。


       以上六大類,五十一個心所有法,第六意識全部齊備,因此我們生存所須做之身、口、意活動皆由此意識所引發出來,所以修行就要注意特別這個第六意識。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59371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