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第六意識


2009年12月30日 


       今天要講有關唯識方面的「第六意識」。對一個學佛的人來講,唯識是非常的重要。先讓你們了解在唯識裡面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這十八界每一個識怎麼樣的應用。至於第七末那識,第八阿賴耶識,就看以後的因緣怎麼樣,再把它講完。


       什麼是「第六意識」呢?就是「第六識」。我們可以單稱為識,又叫做意識。


       什麼叫做「心識」?「心」,就是靈知不昧。什麼叫做「識」?認知了別就叫做「識」,了解而認識。如果你認識了別了,而再起分別心、善惡之念頭,這就叫做「妄識」。如果你不起分別,不去執著,也沒有起動作,能如如不動,清清楚楚,那就是你的「真如本性」。 


       平時,我們六根跟六塵接觸,你了解色(也就是眼識),也認清楚了,那代表你的眼識是清淨無染。如果你的眼根跟色塵接觸,已經認知了別了,你再起分別(分別就是有差距的心:這個我不要,那個我要。)這就落在「妄識」,就不是你的真心,因為你起了妄念了。我們在生活當中,怎麼樣去了別,去操作這個「意識」?你如果了解的話,就沒有落入因果。因果律是不可以開玩笑的,我們要非常的重視。人在世間,這色體的好壞、聰明才智、富貴、貧窮、下賤,一切都是看因果律的,你的作法能決定一生。


     「第六意識」就是我們人體的感覺中心,它是負責指揮前五識的工作,也就是我們人體的指揮中心。人如果發生車禍,昏迷不醒,但是還沒有斷氣,還沒有死,這時「第六意識」已經脫離了這個身,他會看到一個屍體倒在那個地方,人家在講話,他都聽的懂,都會了解。但它不能指揮你,因為這個「第六意識」已經脫離了身體。人死「第六意識」是屬外,就先斷氣。但是這個斷氣,不算是死亡喔,那是外斷氣而已。外斷氣就是呼吸停了,但是他都曉得,因為他的第八識還沒脫離身體,要等到內斷氣,這個人才算是真正的死亡,不然不叫做死亡。 


       像緬甸、泰國的禪,不管是以八正道、十二因緣,或是以呼吸法來修行,都是把第六意識控制住,使它不起妄念、不起分別、不起一切了別。他能夠控制了,這叫做「定」。大乘佛教的禪宗直接由第八識入手,我們念佛就是直接以第八識成就。你能夠以第八識成就,那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,也就通通被你消除了。修行如果不注意的話,很容易會出問題。為什麼會出問題?我們打坐,一定下來,往往會看到一些景象,這些景象是你「意識」所變相出來的。你若認為真,以為已經成就了,而執著在那地方,心魔、各種魔就露相來。這個就是禪跟淨土不同的地方。


     「第六識」負責指揮我們前五識的工作。前五識所傳送的資料,比如說我們的眼根, 接觸了外面的色塵,傳送到第六識後,它就去了別,這就是「第六意識」的工作,好壞就在這裡。或者說耳根聽到外面罵你的聲音,你的意識就在分別,「你為什麼罵我?」它就會指揮:「你要反抗。」就是在指揮我們的動作。如果修行到了不去計較,人家罵我就當是為我消業,能夠迴光返照,那麼你的意識就不起作用了。古人說:「第六識是我們的善知識,也是使我們不能成道的惡知識。」成功不成功就是在這個「第六識」。


       前五識傳送的資料,由它做有系統的整理,然後建立一個全面、有價值、有意義的影像。什麼叫整理呢?是不是對我有利啊?是不是我有吃虧啊?或是被他欺負啊?肚量小的人被欺負了,就不甘心要報復,就作有系統的設計。「意識」根據從前的經驗,能把前五識所傳送的資料迅速的整理。如果有人講:「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情啊!」你說:「讓我考慮考慮再講。」這也就是「第六意識」它沒有做決定,它要根據以往的經驗,迅速的總整理再來答覆。所以我們人在世間的做一切事業,或是人與人之間的種種接觸,生活中所遇到的磨擦,都是這個六識在指揮。 


     「意識」對外境,能即時生起三種認知了別。對有實質存在之景物,能根據以往的經驗,立刻達成認知與了別,這是「現量」的作用。「現」就是現時,現在我所決定的,對我有價值的,那麼我就作這決定。第二種是,沒有實質景物存在的時候,「意識」則能根據以往的經驗、資料,迅速比較、測量、推論,而達成認知了別的目的,這就是「比量」的作用。好像我跟你做生意,你以前給我的價錢和現在報的價錢,我就比較一下,我是不是吃虧?他會用以前的經驗及資料,確定有沒有虧本;這一切的認知都是確定的,這就是「比量」的作用。第三種就是「非量」。意識並非時常都能作出正確的認知了別,有時候,根本沒有存在的事物,它即會無中生有,作完全錯誤虛妄的認知。好比我們沒有得到利益,就故意無中生有,錯綜複雜的把這錯誤的認知告訴對方,這就是「非量」的作用。


       六識分得很仔細,「意識」能了別認知的外境,也可分作三種。那三種呢?就是「性境」、「獨影境」、「代質境」。實實在在的外境能為「意識」了別認知的叫做「性境」;「性境」就是說你已經修到從你自性中,能夠實實在在了解外面一切的色境。沒有實質存在的幻境,也能為意識所了別、認知,這叫做「獨影境」。外境雖有實質的存在,但意識不能對它作實如其份的認知,這些從錯誤當中,了別認知,而得知的外境,叫做「代質境」。六識的操作、指揮範圍就有這麼的廣泛。


     「意識」由「現量」、「比量」和「非量」對「性境」、「獨影境」和「代質境」這三種外境作出了了別認知後,又能起三種不同的反應。是哪三種反應呢?就是「善」、「惡」和「無記」的反應。你對我好,我就對你好,我就對你有個善的反應;如果你對我不好,我就有了惡的反應;「無記」就是非善非惡的反應。意識能根據從前生活累積經驗,指揮前五識不須思量,能即時生起含有「善」、「惡」和「無記」的活動。 


       人的一切都是六識在操作,而以意識的活動最強。因此能在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這三界裡,不斷引發身口意的活動,作善、作惡或作無記的業,使生命之輪在六道或三界裡面不停的轉動。第六識在我們的八識之中,了別認知外境的能力最強,我們能夠瞭解外面的一切情形,都是由第六識而傳播的。我們如果睡覺,它就會下來附在第七識裡面。如果我們念佛,念到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的第六識和第七識跟第八識就合為一體往西方走了。如果我們作惡,我們的第八識就直接下地獄,第七識跟第六識就飄盪,這就是我們人的形成。


       眾生的存在和生活受第六識之影響至巨;我們生活的一切,都是受「第六意識」的影響。對很多人來說,第六意識的活動,即等於他們整個生命的活動力。為什麼第六意識的作用那麼強,對人的影響那麼大?因為第六意識具備了「心識」的五十一個「心所有法」的緣故,它是我們的總指揮,操作我們怎麼樣去作善作惡。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觀照我們的「第六意識」的起伏,就免落入因果。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55274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