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觀察念頭


2008年7月18日


       其實修行,說簡單也簡單,說難也是難。佛陀告訴我們:「一切眾生都具足佛性智慧,一切的福德因緣都是完備的。為什麼不能成佛?完全是我們看不破、放不下。」如果能看破放下,那麼一切的煩惱都沒有了。


       我曾經講過,妄心與真心都同樣是一個心,也是同一個體質。不管你起雜念、妄念、念頭多也好,這都是妄心。只要你能夠看得破、放得下,就能自在。所以我們在修行上,時時要去觀照。為什麼要去觀照?因為我們念頭太多了,多到不可算。觀照並不是說一個時辰或兩個時辰,而是一生當中,時時都要去觀照,時時都要去體會。如果你有體會觀照,就不怕念頭多。 人沒有念頭的話,就不能做事情,也不能修行了。所以不怕妄心動,而是怕不起察覺。人剎那的心,念頭都很多,因為我們八識田的種子太多了,這些妄想的心、執著的心、念頭多、不清淨的種子,都種在我們的八識田裏,不管是好的、壞的都藏在這個八識裏面。


       人有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在唯識學稱之為「六根」。學佛的人,如果聽法師講經,說你們六根要清淨,就是在指這六項,這些就是六根。


       我們先來講講眼根:我們的眼根緣色塵。緣就是攀緣,如果沒有這個緣,我們眼睛就很清淨。因為我們的眼睛緣了外面的色塵,眼根就不清淨。如果外面的色塵我們都不看可不可以?不可以,如果都不看那眼睛做什麼?把眼睛封起來做瞎子?這個緣就是攀緣,有攀緣就有生死,不攀緣就是清淨。緣色、色塵,塵就是外面的灰塵、塵埃,色就是物質形體。色包括的範圍很廣泛,我們生活當中都會接觸到色塵:男女之間的情愛、對世間五欲的貪欲、喜歡穿好的衣服、喜歡住漂亮的房屋、喜歡開名貴的車,這都是屬於色塵。因為對色塵的欲念太重,所以我們就落在色欲,形成色身的不清淨,色身不清淨就有生死的輪迴。


       修行就是要注意這個色塵,識心不動搖,不執著在色塵,也不著相。不管是美麗、醜惡,一切都不執著在相好上。眼睛看外面色塵,我們要以眼性(見性)來看,見性就是你的心,用心來看,不落在識,落在識就變成眼識了。如果我們以識來看,那就是了別,就起了分別。分別什麼?好與壞、愛與恨。平常人都是用眼識來看東西,而不會用見性來看,這就是要修行的地方。如果我們還沒修到由凡入聖的話,就絕對不能輕易用你的識,用識就落在意識。我們會有生死輪迴,會造因而得果,完全是因為識的關係。眼根對外面這些緣、這些色塵,如果能用見性來看,就不落在眼識裏面。不落在眼識,就不起了別,不起分別,不起執著,眼根自然就清淨了。眼根清淨後,就會有眼通。我們眼根要清淨,須時時觀照。觀照就是要照顧,要把它穩住。你不穩住,眼根就沒有辦法清淨。


       耳根也是一樣。耳根緣聲塵。我們的耳朵聽到外面的聲音,不管是讚歎的語聲,或者是罵我們的語聲,凡是一切的聲塵,我們不要用識去聽,我們要用耳性去聽。你如果用耳性去聽,就不會起分別跟執著、好與壞。如果你用耳識去聽,又落在了別啦,你有了別就造因受果,這就是耳識。如果我們耳根能清淨,也就是說平時耳朵要聽內的佛號,而不聽外面一切的聲塵,自然我們的耳根就清淨了。耳根能清淨,自然就能聽到十方諸佛菩薩所說的妙法,天人所說的語聲。這些都是我們所具備的,不需要向外去求。


       鼻根緣香塵。是香的、臭的、什麼味道,這個鼻根都可以聞得到。有人從你的身邊走過去,「哎呀!你好幾天沒有洗澡,你身體都有臭味啦!」這就是你的鼻根接觸外緣,因為這些香塵,你以識來了別,才了解它是香、是臭,會說:「你沒有洗澡,臭得難聞啊!」這就是鼻識的分別,才會落在因與果的關係。如果你以鼻性來聞,不起了別,就不會去得罪人家。你跟人家說人家好久沒洗澡,人家聽起來不舒服,臉不知道擺在什麼地方,你就得罪人家。所以你們要了解,鼻子也會造惡。


       舌根緣味塵。一切吃的味道,是甜的、辣的、酸的、不適合你的口味的,這個舌根蠻厲害。有的人吃東西,不符合他的口味就不吃了。挑吃就是舌識的分別。你如果用嚐性的話,就不落在因果。如果能注意,以嚐性來吃的話,那麼舌根就清淨了。


       身根緣觸塵。觸就是接觸。外面的冷熱我們的身體都能接觸到。因身根接觸外塵,才了別一切,是冷、是熱,是好、是壞,或是異性的接觸。因身體的接觸,才引起慾念。所以身根與觸緣,等於身識,因身識你才了別一切。


       意根緣外面的法塵形成意識。意識我們稱之為「第六意識」。平常我們都是講六意識,或是意識。 如果你是用性不用意識,就不會落在了別。因為你用意識來分別,就起了種種了別。人活著的時候,有六意識。如果往生,地水火風四大開始分化,慢慢的這個意識就化掉,就沒有了。我們平時就要守住六根,使六根清淨,接觸外面的六塵而不引起六識。修行人要把六根守住,就是這個道理。


       第七識是「末那識」,是第六識所依之根。「末那識」裏面就有第六識,第六識是依據第七識來作為它的根基。所以第七識裏面不但有所依之六識,還藏有四種隨煩惱。這四種煩惱就是我疑、我見、我愛、我慢四種思量。第七識包含兩種,一種是向內,一種是向外。向外就是認境界為實法,認為外面這些的景色都是實在的,認為妻子、不動產的東西都是實在的。因為第七識它的認識是這樣,所以我們人會執著,離不開這些名相。前六根所接觸的都會轉到第七識,認為外面的一切都是實法、實在的。向內就是執著「阿賴耶識」為我,我的見解,引起我見、我疑、我愛、我慢的一種思量。


       第八識就是「阿賴耶識」。「阿賴耶識」就是藏識:能藏、所藏、執藏。能藏含一切法的種子。所藏受前七識所薰習(七識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跟第七識末那識)。執藏就是單獨受第七識所執取的、執著的一切,還有一種叫無覆無記,也就是無記性的因,都含藏在內。當種子起現行時,善惡分明,業報相續,都是由第八識來承受。譬如我們眼睛看佛像(如果只用眼識不用意識,眼睛就好比是一部照相機。),看到佛像就說:「這是佛像。」如果你用意識,就會起了種種的分別,看到佛像就想到:這個佛像好是很好,但是眼睛這邊大了一點,那邊小了一點,這個鼻子如果再怎樣…。一旦用了意識就產生分別心,產生分別心就落在識裏面,落在識裏面就是造業。耳根也是如此,你的意識跟著跑,六識的消息就交給了第七識,第七識不管好壞,就傳給第八識,就有了種子。所以修行人要時時觀照,觀照念頭一動,不要去睬它,要提起佛號,要觀照念頭的起處。在因緣覺悟時只有當時的一念,無有第二念;過後毫不留戀,如未作過一樣,這就是無住無著的突破。沒有停留了,沒有執著好與壞,這就是我們修行人所應該下的功夫。修行不怕妄想多,不怕念頭多,只怕你不去察覺。你能察覺,就是轉妄為智。這樣大家明白了嗎?


       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每個人所具有的,不須向外求,不是求佛菩薩賜給我們,也不是求高僧大德給我們加持,完全是操之於自我。所以道業的成與不成,十方一切祖德善知識,只不過是給我們指點而已,指點我們一條正確的路、修行的方法,以及正確的法門。用功與不用功,是在於個人。成與不成,在於自己的恆心。是否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是看我們的深信、切願、力行。如果你具備這三個條件與原則,能不起疑心,願力不動搖,且堅持去力行,我相信人人都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69538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