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修行即在平常心


二○○九年七月五日


        今天所要講的講題就是:「修行即在平常心」。


        修行不能太激烈,激烈就好像火車會出軌道,修行要以平常心。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:「能守心,就是道,也就是持戒!」。平時,在行、住、坐、臥當中,外面的一切境相,你心裡知道就好;就是必需把你的心守住!你心如果不守住,就很容易遭到外面的干擾。


       現在是末法時期,因為有很多的出家眾不像以前戒持得很清淨,卻在辦一些世俗的事業,所以佛法一直在沒落。修行要很活潑,很自在,要把六根守住!六根是我們的善知識,六根也是我們的六個賊。外境的浮現,我們要以智慧去看得清清楚楚,不要輕易地因這些境相來而有所執著,這是修行最主要的。什麼事情不要操之過急,只要把心守住,就是持戒,也就是修道。這個心如果不守住,再怎麼修,對於道業也不會有什麼幫忙。有的人太過於執著,太過於潔癖,這對修行來講都不合乎邏輯。修行就是要時時地觀照自己,時時地檢討自己,時時地去修改自己的行為!修行人不能只看到別人的過失而不省察自己的過失,這是我們最不好的無明習氣,這種無明的習氣,就是我們從無始以來所習行的一切業障。


       若有人請問經典的意思,你應當盡自己所知、很誠懇地為他解說。人人要彼此去瞭解,你能夠用很善意的心去幫忙人家,去為人解決問題,則於人於己都能生出無上的功德。以前在叢林,出家已久法師都會很樂意地去教這些新進佛門的師兄弟;甚至於在家的俗家弟子,也都是一樣,不會吝法,不會慳貪,都是很高興地、很樂意地去為人解困,幫忙他!但現在就不同了,現在出家已久的常以自傲的心,對人不睬不理,以為自己什麼都懂,唯我自高的一種心態。因此佛法就愈走愈沒落,僧團不團結、俗家弟子也不能互相幫忙,只有自掃門前雪,少管他人霜。我們切不可以輕慢的心,推說「不知道」!


       修行人要「自淨其意」,我們的意識要常保持清淨無染。所謂「自淨其意」就是我們眼睛所見到的一切外境,我們都不起分別,我們耳朵聽到的這一些是是非非,我們也不再加以分別或是有所排斥;更不必要去講別人的是非善惡,這是別人的事,與你又有何干?修行人必須平時守住自己善念的心,應自省察有無過失。平時都要警惕自己、反省自己、省察自己:今日有犯什麼過錯?是不是有疏忽掉什麼?或者是有應該改進的地方?


       現在的人只看別人的過失:他對我不好!我們沒有再進一步去思察:他為什麼會對我們不好?是不是我們有先對他不好?有什麼地方虧欠於人?目前修行人,不管是出家人或是俗家學佛的弟子,都犯同樣的毛病:都是自以為是。


       我們平時能要把心守住,提起佛號。念佛是最容易去行持的事,不像持咒還需費腦筋!無論做什麼事,心念,心內默念「阿彌陀佛」的聖號。有念,像沒有念似的,要恆常如此才能有所成就!平時念佛是最基本的啊!密宗也有「密宗念佛」,跟我們顯教念佛只不過是字韻不同、音調不同而已。


       修行人的事情不論是好、是壞、是對、是錯,我們不要亂說話!有時候有口無心,就是快嘴、快語;其實是沒有那個意思,但是聽者的感受就不同啊。修行人「話要少少,佛號要多多!」。不應說的話,儘量閉口不言,心裡明白就好了,嘴巴不要叨叨不休;無事也會變成了有事,最後總是會害到自己!


       在僧俗團體裡最容易惹是非。在僧團裡面、俗家弟子的團體裡面,別人的行為是好,我們心裡不起歡喜、貪著心;行為不好,也不起憎惡心、不起一切的妄想跟分別,不起煩惱。別人的習氣,那是別人的事。如果我們因此起煩惱,那就是自己的愚痴啊!無論事情是好是壞,能保持這心不動,便是忍辱。能夠衝破這一關,心就清淨無煩惱,業障自然就消除,身體自然也好起來!


       我們身體不好,就是看不破、放不下!你看不破、放不下,煩惱就一大堆了;久而久之,身體就起了變化。所以,修行人就是要看開,要多磨練自己,多修忍辱!我們自身的光明就要像太陽光一樣:對萬物一視同仁,無物不照。若是修行人常與別人計較,則自身也是半斤八兩。


       佛法是圓的,是可以權宜變通,並不是有稜有角的。有稜角、沒有稜角,那就要看我們自己,總是要寬懷大量。自身沒有過失,別人要怎麼樣,那是別人的作為,與自己無關。


       修行就是在訓練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態度。修行人不論在任何地方,只要抱著願意吃苦、願意忍一切的侮辱、吃一切的虧,不畏困苦,則道業、修行就會進步!


       俗家弟子常是享受慣了、受驕寵慣了,什麼事情受不得委屈!有的人在家裡是少奶奶,不必要動手動腳的,只有出嘴巴就可以了;所謂寵慣了,就變成習業,稍為不如意就發脾氣,受不得委屈。受不得委屈,却總是固執自己的意思,剛愎自用,受不住約束,那就會引起總總的煩惱跟不愉快!


       而今,出家人便是要把在俗家及無始以來所帶的習業種子換成佛的種子!既然已經出家修行了,就要把世俗的情感、會障礙道業的不清淨種子都消除掉。不要出了家又想著家,想著家裡的大大小小。出家人對這方面要有徹底的認識!出家就是了了家,沒有再返家的。出了家,就是出了世俗家,邁入如來家,不再踏入世俗家。雖然我們出家,還是要盡孝道;若父母還在堂,要回去看一看:父母身體是不是還好?要鼓勵他們念佛修行。我們出了家,不但自度自己,還要度自己的父母,這才叫做盡大孝。父母如果不在堂,對於兄弟,我們也要鼓勵他們,教他們念佛。出了家一切都放下、才自在!要用我們的信、願、行的力量慢慢改過、拔除習氣的種子,讓佛的種子逐漸地發芽、茁壯!


       修行要在困苦、不好的環境,也就是說逆境愈多,考驗就愈多。對我們逆待的就是我們的善知識;講話來稱讚我們的、對我們好的,這並不是我們的善知識。古時候在叢林大眾修行,對我們愈不好,對我們都是找麻煩的,就是要成就我們。為什麼?他就是在考驗我們;也就是讓我們能修忍辱波羅蜜,也是在促成我們成就波羅蜜的智慧。像這種因緣,我們絕對不能夠失去,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。所以環境愈苦,愈是能修「忍」;愈有境界折磨,反而是修行最佳的環境。以前修行的環境跟現在修行的環境不同:現在修行環境是享福,以前的修行環境是坎坷不平。這環境的造化、時機的不同,卻造成一個懶惰的修行,所習的一切都是不好的習氣、毛病。


       俗家人分別善惡,因分別人而起憎愛;而出家人對善人是如此對待,對惡人也是如此平等、慈心地對待,於好不起貪著心,於惡不起憎惡心。用有憎惡的心來分別那些是惡人、是壞人,是我們自己的道心不夠來接納對方。我們的修行不夠涵養來與人相處,是錯在自己的耳根與眼根的分別意識,也就是我們的眼根、我們的耳根輕浮。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氣,我們被這些習氣障礙住。修行就是要修正無量劫到今生對我們修道人有障礙的習氣。


       有功夫的人,耳朵不聽人的是是非非,眼睛也不看別人的善惡。人家在毀謗我們,都當做沒有聽到、沒有看到,只收攝六根不外馳,你能如此,集因就沒有了。沒有功夫的人,才整天論他人的是非,唯他人不對,整天斤斤計較。修苦行的目的就是用外來種種的事境,來磨練我們不起無明、煩惱。洗除習氣,鍛鍊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,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的事才叫做苦行。苦行也可以修我們的忍辱,也可以修我們平時的坎坷,你能吃得苦中苦,才是樂遙遙。打破對一切順、逆境的分別就是在苦行!出家就是要吃苦、受苦;吃人家所不能吃的苦、受人家所不能受的苦,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。在逆境中不被動搖,也就是持戒。你因有持戒而有定;你有定,就有智慧了,所以說,攝心就是持戒啊!


       妄想多的人,需要做一些雜務事,以前叢林就是要砍柴、挑水、掃地、揀菜等等,這些都是雜務事。在作雜務中磨掉妄想,將念頭有個寄託,否則妄念紛飛,要念佛也念不下去!只有善根利智的人可以在忙中靜靜的念佛。能一面工作一面念佛,會漸漸地不覺得在工作,而且自然會生起平等心,能戒行清淨六根不染,即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。叢林修行,「禪」非坐、非立,行住坐臥都是禪!你能夠把外圍使你起妄想、心不能定的這一些磨掉,心能自如,這是入禪的第一步基礎。要如烏龜縮頭,你看烏龜,如果一動它,它就四隻腳、尾巴、頭都縮進去,這就是六根啦!它如果頭、四隻腳、尾巴不動,就被人家砍掉。修行人也是一樣,平時就要把六根看住、要守住,不管外境怎麼樣,你就是要如如不動,也就是要如烏龜一樣,齊守六根,把這個六根守住,你六根能守住,就住於清淨無染。


       無明未破,便無法開悟, 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。我們打坐會瞌睡,這就是無明,我們誦經會睡覺,這就是無明,就是無明的惑業還在。所以我們要開悟必需要把我們的無明破掉、消掉。像我們平常一吃飽飯就想睡覺,這都是還有無明。別以為這就是養神,其實,這都是在養你的無明啊!修行,成與不成就是看我們個人,看我們自己是否能克服;能克服,就能成就,不能克服,就不能夠開悟。修行不是有四種惑嗎?有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;這四種都要破除才是叫做解脫,你還有無明惑,那你說要解脫,那是無門。


       領執事必須知道戒律,才不會亂來,才不會做錯,免造因果。俗家弟子也是一樣,你到寺廟來,雖然你是發心來做,但是不懂的,還是要問這些出家人,避免造錯因果。譬如:大寮的事情( 大寮就是廚房) ,在大寮裡面,有監齋菩薩在,我們五觀堂,你一進去,在左邊這就是監齋菩薩,右邊這就是賓頭盧尊者( 是出家僧團裡面福報第一,佛指定他要住世不能涅槃,讓眾生種福田。) 佛曉得末法的僧眾戒不能清淨,衣、食、住、行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,佛陀就指定賓頭盧尊者要住叢林,讓十方僧來朝拜、讓俗家弟子來供養,這就是賓頭盧尊者的受佛之命而住世。


       監齋菩薩就是要看我們有沒有犯過錯。譬如說:你在大寮煮菜,還沒有供佛之前,你就把它拿來吃,那你就犯錯;供佛供好了,還沒有分配給大眾僧,你擅自拿來吃,這也是犯錯!他就是專門在記這些過錯。你在大寮裡面講話,不做事,講些世俗的言語,這都是過錯,他都給你記。在大寮會做的話,功德是很大。像過去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普賢菩薩都是從大寮裡面出來( 寒山、拾得,就是文殊師利菩薩跟普賢菩薩現化的。) 要修福,在大寮是最好修的。但是必需瞭解戒律,寧可循步就班來做,不可啟動無明,與人爭吵或亂摔東西。你要曉得常住的東西,出家人弄破一個碗,就是要賠十個。這樣,不但加重罪障,地獄道還有你的一份。以前觀世音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普賢菩薩也是在廚房中修行,在那因地能成,果地就能成佛!在大叢林中,大寮不可以有閒雜人進入;這是很重要的地方,即使是當家師也要有事才能進去,不能隨隨便便,以避免竊盜之嫌。不像現在雜人進出,還談閒語,這就太不像話!


       受過戒律的人、或是出家人、或是俗家弟子,要精通戒律,俗家弟子受五戒的要瞭解五戒是怎麼行持;受過菩薩戒的要瞭解菩薩戒怎麼去行持;受三皈的要懂得三皈是怎麼樣。凡是遇境也能知道因果,要戒學莊嚴便是要忍辱;忍辱第一道,有戒才能有定、慧。


       在以前的叢林,出家就沒有了家,父母來,也沒有說:「那是我父母!」。那像現在的出家人,不但和俗家父母來往,家人的事都層出不絕,三天五天就往家跑。出了家就是要斷了父母、親屬的牽纏,否則出了家還落俗套,變成不像出家人,也不像凡俗。所以,做師父的望弟子成就,才不惜嘮叨;若弟子不從棄師而去,不但自身失去依導者,也令師父失望。現在叢林如果多給他講一些,他就不高興,就離師而去。所以現在臺灣的精舍很多,滿街都有。


       我們修行學佛法的目的,最主要是教導我們息滅一切的妄心,體悟本來不生不滅,無實無虛的真心。換句話說,是要我們去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,明心見性。


 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1939035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