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戒
二○○六年八月廿八日
時代不同,現代的人都向科學方面追求,對於做人的倫理道德,比較不注重。科學的發達都是在名利及物質上競爭,而引起社會的紛爭,人與人之間的鬥爭,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造成了不安寧的狀況。佛法跟現在的人所不同的地方,在於佛法講究行解,而現在的人,卻注重在解行。為什麼古德提倡行解呢?行是從心上,從我們自性上去下功夫修行。你功夫用到家,自然就不解而解了。文字的般若,你自然就能了解,你能了解文字般若,自然你就能夠起觀照般若。你能起觀照般若,就能達到實相般若(智慧),這即是古德的教導方針。我們現在的教導是完全相反的,它是注重在「解」方面,由文字上去了解。文字方面的了解,那是只有文字的認識。對於自己的自性,還沒有辦法摸著,只有在文字上打滾,久而久之就執著文字的解義。沒有辦法啟用觀照般若,更談不上從體上去用。你要能夠從體上去用,才能達到實相般若(智慧)。現在學佛的人,用以前方式來走的很少。都是從文字方面去解。影響到沒辦法開智慧,而放不下一切六根所接觸的形形色色,沒有辦法清淨本有的自性。
以前的修行人是很重視「戒」的,因為戒就是修行人的「體」。戒沒清淨,就不能夠起定;沒有定,就沒有辦法發揮智慧。修行的根本就是從戒開始。我今天講五戒,希望在座的都有受過五戒。
第一個是殺戒, 戒就是防止做錯,防止作惡,避免引起一切的是非。講深一點,就是從我們的「心」來戒起。殺的範圍很廣,凡是有生命的眾生(比如說天上飛的、地下走的、在水裏游的、在這宇宙之間你眼睛所看不到的、很微細的一切細菌、凡是能動的,這一些都視之為為眾生),我們都不能輕易地去殺害他們的生命。不殺眾生的生命,是增長你的慈悲心。在儒教來講,就是仁,就是仁慈。佛教講「慈悲」,「慈」就是與一切眾生樂,「悲」就是悲憫,拔一切眾生苦。佛法是以慈悲為入門。像觀世音菩薩,就是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,含育所有十方法界。我們念觀世音菩薩,觀世音菩薩就以耳根來聽眾生一切的苦聲,救一切的眾生,這就是祂慈悲之所在。地藏王菩薩也是,祂說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」這就是祂慈悲的一面。諸佛菩薩能成菩薩,能成佛,都是從慈悲心而入。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也要從慈悲心而入。我們見一切眾生,不能起憎恨或殺戳之念頭。我們要以仁慈之心來度牠,牠墮落為畜生,已經很可憐,我們應該有憐憫之心,時時提醒自己,檢討自己,我們是不是有真正持到這個殺戒。殺戒的範圍;眼睛見到就是見殺,耳朵聞到就是聞殺,凡是六根所接觸的一切,意識起了「殺」的念頭,都是在造殺業。我們平時要注意『殺因』,『殺緣』,『殺果』。什麼叫做『殺因』?『因』就是一切之起因,如果沒有因就不能形成這個緣。因為有殺因,而緣成熟了,就了殺緣;起了殺緣,就形成了殺果,這就是『因果』。 平時凡是我們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所接觸的都是因,從意念裏面所形成的緣,而後造成一切的業果。我們今生
身體不好,種種的阻礙,國與國之間的戰爭,社會的鬥爭,這就是因殺業而起。人人如果能夠戒殺的話,那就沒有戰爭之起。無殺之心,那才是自性清淨之戒!
第二個是盜戒,凡是不屬於我們所有,眼晴看到引起你心裏的喜歡而用花言巧語去欺騙得來的,或者是用不正的手段所詐取的一切金銀財寶物質,都是犯偷盜。如果今生犯偷盜,來生就會失去三十六種的好處,像我們人的五官眼晴大小不同,鼻子不同,手長短不同種種,或是社會一切的富貴、名利、地位、事業這些都跟偷盜有關係。在儒家來講就是『義』,就是『道義』。你偷盜,你就沒有做到義。我們見到東西,心不要起貪。尤其在三寶門中,一切三寶的東西都不能輕易的拿走,不管是一張紙,擅自的拿去用,就犯偷盜三寶物。偷盜三寶物,罪是很重的。在僧團裏面,對於這個相當重視。比如說,在廚房裏煮菜,還沒有供佛之前,不能先嚐試味道好不好吃,你那一嚐就是犯了口的盜,你犯了這個盜,將來就是地獄一條,所以盜戒也是一個重戒,如果你的心保持清淨,沒有起盜之心,那麼就是自性清淨境。
第三個就是淫慾戒,淫慾戒的範圍也相當廣泛,在正式的夫妻稱為正淫;若不是正式的夫妻,所犯稱為邪淫。如果以出家的四分律來講,凡是有淫慾的行為都是修道上的障礙。講微細的,如果男眾碰到女眾的手而起了感應,就是犯邪淫罪。男女有別,不能輕易去接觸,因為還沒修到離相,沒有這個智慧。你如果能修到沒有淫念,能夠清清楚楚、如如不動,就不犯淫欲戒。一般修行的人都不大喜歡正面去觀異性,因為異性對他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阻礙。在臺灣像懺公老和尚,女眾要見他,不能面對著他,一定要坐在他後面,他就這樣來跟女眾講話,他不以正眼來對她的正眼,這就是嚴持戒律的人。在持戒律的道場,對戒律都是相當的注重,女眾有一定的時間在下午幾點鐘前,一定要離開。講起來很微細,要舉例,舉不完,我只能夠大概重點講講。如果說要把戒持清淨,你就要時時去觀照自己心的起念,那才能夠使你自性的戒清淨。
第四就是妄語戒。妄語戒就是口戒,口戒有四種。一是妄語,就是未證道,講說我已經證道了,我得到神通了,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。沒有看到說你看到了,這就是說妄語。二是兩舌,就是挑撥是非。三是惡口,出口傷人,開口就是三字經。四是綺語,綺語就是講風涼話,或是諷刺人家,或是說一些風花雪月盪人心絃的話。犯了四種的口業,口業不清淨,持咒、念佛、誦任何的經典,一點益處都沒有。持咒也不靈,誦經嘛等於白誦。所以佛陀講,犯口業是最難消的,犯了口業,對我們修行上來講,是一大的障道,你如果想要使你的道業能夠成就,那麼要對自己的口業多多去注意,去改善。這四種的口業都沒有犯,口業才是清淨的!
第五就是酒戒。『酒』為什麼擺在第五?因為酒戒有『開』。酒會使人失去了志向,會亂了人的心,會使人的智慧模糊,失去了聰明跟智慧。酒戒在什麼樣的情形之下才能『開』呢?如果你的身體某一部分不好,吃中藥需要放少許的酒,在這種情形之下,才允許你開。但是開是有限制的,不是長久,也不是隨便的。比如說,有受過五戒的,我們必須到寺廟找師父,在佛像前面,面對佛像表白。所謂表白,就是講你為什麼要用這個酒,會用多久,之後就會恢復持這個酒戒,這就是表白,由出家人為你們作證。出家人也是一樣的,不能夠自己擅自來用。如果沒有依序來做,就犯了酒戒。常常喝酒會喪失智慧種,來生會五官不正,會出生在貧窮下賤之家,會墮到畜生道裏面。『酒戒』對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是很重要的。『酒』在儒教來講就是『信』,喝酒喪失了信。
五戒對我們道業的成就有莫大關係,能持得清淨,才能夠啟發你的菩提心,菩提心就是真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