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、所謂三身四智
二○一二年六月廿四日
佛具足三身四智。我們人是由無形的三魂七魄九識,及有形之地水火風空五大物質元素組成的,所以我們的身體能產生一切生機以及動轉。佛所具足的三身四智跟我們的三魂七魄就不同了。佛的三身,第一個就是法身。法身即是法身如來。第二個是報身。報身即是報身如來。第三是化身。化身即是如來。佛祂是三身都成就了。人由三魂七魄九識跟地水火風空這五大元素所組成。什麼叫做三魂?三魂就是靈魂、生魂、覺魂。在佛是法身,在我們眾生是靈魂。佛的報身,我們是生魂;佛的化身,我們是覺魂。
人死後從斷氣開始,八天至十二天七魄即化為烏有,生魂跟覺魂都不起作用。但是聖者不同,祂可以有千百億化身,可以去任何的國度度化眾生。修行達到證果的,三魂可聚為一體,返回天堂或升到淨土。無證果的,三魂之中的靈魂,至冥府報到。(你做壞的話,你這個靈魂就到地府,也叫做冥府)。三魂之中的生魂,則附在墳墓的屍體,或者在骨灰缸裡面。三魂之中的覺魂,則附在祿位,就是我們家裡所供的牌位。如果沒有牌位的話,覺魂就在家裡面停留,兜來兜去。因地府(黃泉路上),生魂、覺魂這兩魂是沒有辦法通過的;除非有地府役使護行才行。如果沒有墳墓,也沒有牌位祿位的話,生、覺兩魂就好像沒有家,而會四處飄盪。地方上的城隍廟就是專門在抓這些野魂鬼。
我們念佛、拜佛,就是在修我們的法身,就是要打開我們的本來面目見到法身。淨土宗也好,禪宗也好,密宗也好,都是在為證得法身的成就而修行。報身要怎麼證得呢?報身要成就,就要度眾生。度眾生才有積累功德,沒有度眾生,成就不了功德。修行就是要見到我們本有的面目,證得法身。法身成就是根本智。證得報身之後叫做後得智,後得智是度眾生而得的。眾生的習性、根性、願望不同,所以我們出家人修行要廣泛,一切的法門我們都要學,才能應機隨緣救度眾生。
我們要廣結善緣,做好事,福德圓滿就感得圓滿報身。假如不為眾生做事情,我們的福德從何而來?所以我常常講:有錢的人,如果能出錢蓋寺廟,這功德就無量。你看大陸,名山古剎那麼多,這都是古代高僧大德所建造的。這是由當時那些有錢的員外出錢,寺廟建了已經幾百年了,所以他的福德,永遠都是存在。這就是我們修福德的來處。有錢要會做;你不會做,錢留再多都沒有用。我們學佛若不為人類造福,光為自己那是自了漢,沒有福德。阿羅漢就是自了漢,他沒有什麼福德, 羅漢托空缽。報身是因地發心,福德圓滿後所得的福報。
在《華嚴經》裡面有一段,散財童子看見彌勒菩薩(彌勒菩薩是在兜率天內),他看見彌勒菩薩的報身時很感嘆,他說:「多麼的莊嚴,多麼的美好!」彌勒菩薩對散財童子講:「你的根本智是得到了,這是很難得的;你智慧雖然得到了,但是你沒有去度化眾生,要度化眾生,才能夠獲得福德圓滿。你的報身就能夠成就。」報身有兩種。一種是自受用報身,一種是他受用報身。一種是自己受用,一種是利益眾生。自受用報身是功德巍巍所感得的;他受用報身是菩薩向上用功所感得的,小菩薩現小報身,大菩薩就現大報身。菩薩看到這光明美好的報身,會啟發精進的心,更加努力用功,以證得美好的報身。
昔時阿難尊者是跟釋迦牟尼佛同時發心學佛的,但釋迦如來已經成就果地佛了,阿難尊者還尚未開悟,你們看相差多大!《楞嚴經》就是佛陀為度阿難尊者所講的。所以成就的快慢就看我們怎麼用功,懈怠是不行的。阿難尊者是多聞第一,凡是他所聽過的經典,他都不會忘掉。佛涅槃之後,這些大阿羅漢結集的經典,都是阿難尊者所講出來的。佛講了這麼多的經,他一字不漏,都能講出來。他喜歡聽佛講經,所以他聽了很多很多,知識也很豐富。這個知識就是我們世間所講的聰明才智。
世間的科學家就是一個知識者。知識好的人,如果他往好的方面發展,就可以利益很多人;如果他往壞的方面去,那就很可怕。再者你們不要以為世間的偉人功德有多大,如果作一個偉人,不起干戈,沒有戰爭,真是造福人群社會的話,那就不得了;凡是有戰爭干戈,這些人到最後都是不好。
化身圓滿自在就變化無礙。觀音菩薩就是應眾生之機緣而顯現千百億的化身來度化眾生。《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裡面說:「應以居士身得度者,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;應以宰官身得度者,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︙。」功夫要做到微細流注斷滅即能證得化身。什麼叫做微細流注呢?就是法相宗所說的五遍行心所: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的「意」,也就是「作意」。這個作意最壞,它時刻都在分別,什麼事情都要分別;它像潛水艇一樣,在深水底下動,在上面是看不見的。就是說,這五遍行心所已經修到相當微細,你從上面看不見,它動得快。我們修行要修到金剛薩埵定(也就是大定) 才可,得到大定,到臨終的時候,就不會顛倒昏迷了,能把這個微細流注斬斷,也就能夠現百千萬億化身,度百千萬億眾生。凡是跟他有緣的弟子在任何地方,他都可以在暗中幫幫那弟子,真是妙不可言。可以度百千萬億眾生,才能圓成佛果。
什麼叫做四智呢?四智是由八識來轉成,叫做轉識成智。識就是知識,把知識轉為智慧,就是轉識成智。知識是世間的聰明,世間的聰明就有分別。「你雖對我好,但你對他比對我更好,我恨透你了。」「我對你那麼好,你怎麼對我這樣?」所以我們要修,要把知識轉成智慧,不要只求人間的知識,知識有可能會害我們下地獄。
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。我們第八識還沒轉之前叫阿賴耶識,是把好的壞的通通裝在裡面。比如昨天看到一個女孩子很漂亮,心動搖了;昨天被人家欺負,「我要報仇」這個不好的種子就種在第八識裡面。如果能夠把第八識雜染的種子都轉過來,這個叫做轉識成智。能夠把第八識轉為大圓鏡智,你就是一個大智慧者了。我們聽歸聽,知道歸知道,要做到很難。「昨天被我先生罵,我恨透了!」它落在八識裡面,到明年還是記得,永遠都記住呢!你看看這個種子多厲害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第八識永遠轉不了,沒有辦法轉,就成不了大圓鏡智。
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,第七識就是末那識,就是前六識傳來的都把它放在裡面,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。所以第七識做不到平等,你沒有平等就不能達到平等性智。性智就是從覺性中悟出來的智慧,它不會從你知識裡面發出正覺性的智慧。我對你、他都是一樣,對任何人都沒有差別。把第七識轉過來,你的心就能達到平等,得平等性智。
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。第六識就是我們的意識,我們第六意識如果清淨的話,眼觀察一切,這個妙觀察智就出來了。「這個人,好人;這個人不行;這個人心很毒喔!」他都能看出來。
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。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識。眼睛清淨,耳朵也清淨,鼻子也清淨,舌也清淨,身也清淨,這就是五識清淨了,自然就能轉為成所作智。這個身,不喝酒,不淫嫖,碰到女色心不動,這個身就清淨了。眼睛見外面的形形色色,了別知道就好了,你不要見到漂亮女孩子,過目不忘那就完蛋了。所以這就是你能夠轉,這五識就轉成所作智。
這就是八識轉為四智。八識轉為四智要分做四步,就是六、七識因中轉;第八、第五識果上圓。我們在事境上,做斷除習氣的功夫。修行是修什麼?就是在遇到事情,一切外境來了,我們能從外境中,作斷除習氣的功夫。
修行是在修這些,而不是每天坐在那邊念《阿彌陀經》,六部完了就是修行完了。這不是叫做修行,這是在趕車。要知道《阿彌陀經》裡面,佛在講什麼,你要去觀照,這樣才是修行。什麼咒要念多少,劈劈拍拍的我念完了,那是在計數,不是在修持。所以修在心,持也在心,習氣要斷,能斷習氣就是修行,習氣不斷,經念再多也是一樣。所以這些不好的習氣在遇事境中,就要把它斷掉。要斷掉就是要轉六識、七識。我們人最會分別跟執著,這兩項是最可怕,執著這個,分別那個。轉第六識第七識,就是把我們的分別心、執著心,轉成不分別不執著而能觀的心。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喜歡分別,這是累世來的習氣毛病,人我是非太多了,一天到晚都是在分別跟執著當中生活,妄念紛飛,所以生死不了啊!
第七識是傳送識,是傳達。前六識送來的訊息傳到第八識去。第八識是儲藏識,等於我們的倉庫一樣,接受第七識的資訊,把它都裝在裡面。第八識的種子多得不得了,好壞都是從第七識轉過來的,累劫的種子都在裡面,我們要把這些種子都斷除,可不容易,這一切要到十地菩薩才能斷光。我們要來人間流轉多久?時間是寶貴的,要加緊功夫啊!我們要成就第六、七識因中轉的話,就是現在在因地修行時需要著力去轉換,才能進而轉五識、八識,圓成佛的果位。也就是說,第八識要到後來才能轉成大圓鏡智而圓證佛果。
我們現在每一個人的第八識都是昏沈的。因為昏沈,所以智慧沒有辦法出來。人一睡起來第一個就想到:「唉啊,我今天要上班,要吃什麼?」「我今天要做多少生意?」因為你八識都在轉這些,沒有辦法把第八識清淨,所以沒有辦法轉第八識。第八識它什麼東西都要,不論好的、壞的,它都抓住不放。大圓鏡智是只照不動,所以平時,我們多去觀照。
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識,它是對外的。我們平常說,兄弟八個,第八個是癡,它不管好壞都接受。五個門前做買賣,五個就是眼耳鼻舌身。眼睛貪色、耳朵貪聲塵、鼻子貪這香味、口喜歡這個味道、身接觸外境,這都是對外的。一個往來傳達消息,就是第七識,接受前面六識所傳送給它的資訊,送往第八識把它裝鎖起來。其中一個最伶悧,就是第六識,人的第六識是最伶俐的,他的勢力最強。修行要圓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。要圓成三身四智,就要從第六識多去注意觀照,就要好好的用功才行。不用功就被境所轉,到頭來一事無成。希望你們平常多觀照自己,三寶的事情多做,這就是積功積德,不要貪圖放逸,那是造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