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毒如何消除
二○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
今天要跟各位講:「五毒如何消除」。
所謂五毒就是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。這五毒一般也稱為五惑,都落在因果,跟因果有關係,貪瞋癡慢疑是屬於思惑。依教理來說,無明分有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與無明惑。這些惑業是由粗而細,微細至極微細。
見惑是我們個人見解的問題;思惑是我們思維的問題;塵沙惑是說心的起伏,很微細,比細沙還細,沒有到九地菩薩,還沒有辦法化解,所以要破除塵沙惑要到九地菩薩才有辦法。其實這種塵沙惑、心的起伏,是你自己沒有辦法發覺的。
見惑乃是迷思「無生」、「無我」等等之正理而起之幻惑,這是屬於「理」的,故我們稱之為理惑。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見解上的不同而起紛爭,這就是屬於理惑。有時候夫妻之間也會因理而扯不清,這就是個人的見解不同,理念不同,而引起個人的作法不同,這就是理惑。它分有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取見、戒禁取見等五種,均屬於不正的知見。比如我們修道,執著在神通上,這是現在一般學佛的人,普遍的一種現象。現在很多人喜歡禪坐,他們坐禪的目的,就是執著在想要得神通,而不問自己有沒有明心見性。這是修道上的一個障礙,是現在學佛修行者普遍存在的不正的知見。
我們修行,見惑容易除去。如果已經開悟了,見了自己的本性了,對一切都已經能夠了知,也就是了知一切的知見,這個見惑就消除了。每一個人都具足神通,而不是用什麼法來修,如果還有一個法來修,那就是法的知見。思惑就比較不容易一下子除去,我們必須開悟斷見惑後,再修習真理來斷此惑。思惑為思維世間虛幻之物而起的,有貪瞋癡慢疑五惑之分,故不易頓除。修道的人要知道,見惑思惑兩惑不除,生死輪迴是不能了,還是在六道輪迴,脫不了生死。要消除這身見、邊見、邪見、取見、戒禁取見與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十惑,均要開悟明白本性,深知事物皆是幻化,都不可得。如果我們開悟了,修到明白本性是什麼,就瞭解一切的事物都是幻化的,人也是幻化的,生活起居所有一切的物品也都是幻化的,所處理的這些物質也都是幻化的,都是不實在的。當我們澈見明白了,把這一念斷了,自然我們靈知不昧的本性就會顯現。
修行並不是一日一夜就可成就的,也就是說,我們已經摸到了,找到了,但不能過於執著,也不能貪快,要時時去保護、去鍛鍊它,要把多生多劫執著的習氣都磨光。這習氣遮蔽我們的性體,能夠把它磨光、清除,我們的性體自然就能夠光明,這五毒就能消除。佛教所說的四惑,就是見惑、思惑、塵沙惑與無明惑。我們修行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把它除去,不是一下子除得了,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夠除得乾淨,必須有長遠的深信。我們要具足深信,要精進勤勉的奮鬥,才能夠達得到。
修行須要知道,我們的真心本來具足三身,就是法、報、化三身。這三身不須要向外去求,我們現在的一念清淨心,就是當前念已斷,後念未起,那了了分明的靈知不昧,就是我們的法身。這個靈知不昧的佛性是永遠不會滅的。我們能見一切東西的智慧光明,就是我們的報身。我們要瞭解,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顯現,都是法性的變化,這是我們的化身。生活中,山河大地、草木、造房設計,這些都是佛性所變現的,就是佛性的化身。我們明白法、報、化三身,都是唯心具足以後,時時不住相,一切都是我們法身的大圓滿智所顯現的影子,不動心、不取相、無所祈求,能這樣用功,五毒就漸漸地消除了。
許多學佛者不明白這個道理,常執著在神通上;不是在學如何了生死,如何成就三身,而是貪求在神通上。執著在神通上就著相了,非但五毒消不了,反而更增加。修行要神通幹什麼?不就是要名聞利養嗎?所以現在修行的人大都是在追求名聞利養,在追求神通。如果聽到說某某地方有一個出家人或在家人有神通,就一窩風往那邊去。這是現在很普遍的現象,這可以說是對佛法的理事完全不明瞭,所以貪求神通,貪求名聞利養。得到名聞利養,就要受人恭維;要名聲、要供養,這就有了非非之心,五毒更增加了,對修行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因此,要消除貪瞋癡慢疑五毒,非見性不可。你見了性,就瞭解一切,不會再去貪。現在的生活都參差在五毒裡面,都是在貪瞋癡慢疑的環境裡。我們要除去五毒,就必須見性才行,不見性不行,根本還是在明心見性上,所以佛法的根本還是明心見性。
現在學法的人弄錯了,不要明心見性,只要神通。只要能發神通,就趕快去追求,如此不是消去五毒,而是增加貪得之心。所以我們修道時,必須放下一切,坐禪入定也不要求,有求入定反而定不進去。因為你有求就有障礙,有障礙就有我相存在,那你在道業上就突不破,沒有辦法進步。求入定之心就是妄心,妄心動了那能入定?所以要入定,須一切不執著,放下一切不求,平平常常的才能心安理得怡然入定,從而打開本來,親證佛性。實際上,成道沒有什麼玄妙奇特,而是極其簡單尋常的,只要我們放下,以平常心、不予執著、不予貪婪,這樣就是成就。
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是什麼?學佛修行的目的是出輪迴。我們學佛修行就是要出六道,要出輪迴之苦,你能出輪迴才能了生死!這是我們的大目的。怎麼樣可以了生死出輪迴呢?我們只求發神通能出輪迴嗎?外道有五神通,就是眼通、耳通、他心通、神足通、宿命通,但他們尚不能了生死。外道修陽極,是屬於養生,因為他們不認識自己的本性是什麼,只執著在追求外境,有所求,所以生死不能了。要了生死出輪迴,必須心空,一切不住。知道一切的變化,都是自己佛性的功能所顯現,無所追求,無所取捨,瀟灑自在,才是大成就、大自在、大神通。修行者一切隨緣,盡自己的能力為群眾服務,才是大乘佛教的真正義理。如果能做到對一切境都不沾著好惡、愛恨、瞋恚、取捨之心,才能成就我們的修行。
究竟講來,人根本沒有生死。我們的本性,本來就是不生不滅、不來不去、不增不減、不垢不淨、不動不捨的,因此根本沒有生死。我們執著於生死,就是我們妄心亂動,取境著物。所以若能一切放下,不就大自在?沒有什麼生死,更沒有什麼貪瞋癡慢疑。五毒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明白本性,追逐外境,迷惑於色相,迷於外塵。所以一旦明白了我們的本性是怎麼一回事,不取外境,自然貪瞋癡慢疑就消光了。
道是屬於悟,不屬於修。悟是醒悟、明白瞭解。修行者有求就有貪了,貪不著就瞋,執著於貪瞋就是癡。慢就是輕慢他人,所以就有了人相、我相。疑就更難免了,比如說這一念斷處,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你的真心,你聽了難免懷疑,這是真的嗎?不對!疑就來了,這就壞了,因為你不真心相信就不能全心全意的保護自己的本性,就跟著境界跑了,走別的路去。本來一條路走得蠻好的,快到家了,只要你用功保任就好,但因為起疑,回頭走另外一條路,這個法不修了,修另外一個法,修來修去又不對,又修另一法,結果修來修去,因心力不集中,修到將至緊要關頭,又另外換一個法,所以都不能成就。這是因懷疑而不肯腳踏實地修行的過錯,我們都常常會犯這種過錯。
講到這個地方,在兩年前,我去多倫多。多倫多有一對夫妻,他本來是修念佛淨土,當時他蠻用功,看到他念佛已經有基礎了,不錯。一年後我又去了,他改修密了。結果原先修行所獲的結果全部都沒有了,我搖搖頭就走了,從此就不再去了。所以一個人修行,要有正確的知見,自己要有信心,不要有疑心。我們為什麼會有疑心?就是認為,同樣學佛,為什麼他有他心通而我怎麼沒有?就疑了!以為他修的對,就會換跑道,換另外一個法門修。你這樣就得再重頭開始,以前所走的這一段路等於白費了。所以修道要持之以恆,不要三心兩意,這就是因疑而不腳踏實地去走正確的路,往往都會走錯路。很多人都因為這樣而白費心力無所成就。
我們要能夠毫不懷疑的認定這一念斷處,了了分明即是我們的本性。其實我們的本性每天都是跟我們在一起,甚至於他從你的面前走過去,跟你打招呼你都還不知道。他跟你打招呼:「喂!我是你啊!你怎麼不認識我?」我們就是這樣,往往跟自己的本性擦身而過。我們如果見到本性,要時時刻刻保護它,在行住坐臥間不忘保護。我們行住坐臥,遇到外面的這些外境,不要被它所染,要時時去穩住本性,不予境界所湮滅,不跟境界跑,知道一切都是假相。
我們都是貪求生活範圍內的這一些假相,認為結婚有先生可靠,認為將來生子有子可靠,這都是假相幻化。你們老了如果身邊沒有一筆錢的話,要想靠小孩子養,門都沒有,除非你的孩子有這種觀念。孩子大了就各自獨立生活了,他將來還會養你嗎?這一切都是假相,要把它突破、看破。我講一個不好的,這是你們所造出來的孽業。佛在經典裡都講得那麼清楚了,但是我們還是突不破,還醒悟不了。
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假相,唯一真實的,就是我們靈知不昧的本性。本性本具足一切神通,如果真能夠這樣下功夫,自然就能顯現出來了。現在之所以不能顯現,是因為被我們的五毒( 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)所掩蓋了。你幻想執著,想追求神通,而這一切是追求不來的;神通不是修來的,不是求來的,求來的都是假的,都可能會有依附的東西,將來遭到的就是外面所依附在你身上的東西。因為你有求,那些鬼、精靈就跟著來迎合你的心理,跑到你心裡去了。你們不要以為修氣功很好,你修到最後都有這種現象出來。這種依附不是自己的,是因為有貪得之心,外面的這些鬼靈,這些精靈都會依附在你的身上。
五毒中的疑,是害人最極點的。最近報紙不是登出來嗎?有一對夫妻,先生是娶了大陸一個女孩子比他年輕,所以他就懷疑他太太跟了別人,結果把她的腳都砍斷了不能夠走,害得差一點死掉,那報紙登了很大的一篇。這一切的禍害都是因「疑」所引起的。人最容易起疑,你有疑就害了你自己,也障了你自己的道業,你的智慧就沒有辦法開了,所以這個疑是害人最劇烈的。修行要時時的關注自己心的起伏,而不是在看外面。
我們要瞭解,我們修行學佛目的就是要開智慧。你能夠明白了,智慧開了,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智慧中。修行要在事境上鍛鍊,勤除妄心。平時要努力把自己的妄想,這種習氣除掉。
修道要真正消除貪瞋癡慢疑,就必須見性。不見性,你這貪瞋癡慢疑五毒就去不了,總是有所求有所著,貪得無厭,貪心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。所以學佛者要一切放下,要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習性起伏,於行住坐臥之中觀照,不能忘記。內不隨念轉,就是我們的內心不隨念轉。念起即覺,只要你念頭起來了,即要去察覺去覺悟。如果念起了不知道看不見,跟念頭走了,還不覺有念頭那就遲了。所以修行人要時時地提醒自己,時時地去察覺,念起了馬上就要知道,立即轉掉。如何轉掉?提起佛號或者提起咒。外不隨境所遷,外面境界的任何變化都拉不動你的心,知道這一切都是假相,都是我們自性的影子,不跟著跑。我們能這樣做功夫,不消三五年都能上大道了,我們道業就能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