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講道容易體道難


二○一○年二月五日


       今天利用這個時間跟諸位來講一講:「講道容易體道難」。這個對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是有莫大的關係,希望諸位能夠牢牢地把它記住,作一番深入的探討!我一再地在講《唯識學》,但是我發現諸位還沒有摸到:「什麼是心?」


       諸位平時所用的,都是用六根這一些外圍的心識來做事情;像這樣做都會落在因果裡面,絕對沒有辦法脫離因果的關係。為什麼我們現在修行的人沒有辦法入道呢?以前的人為什麼一講就能夠開悟或證道?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一再地講都沒有辦法?從我今天講的你們就可以瞭解了!


       在黑板上提到:「 真言不美、美言不真」, 你要體會到真正的道是什麼?我們現在的人都喜歡聽美言,很美好的言語,你如果稍為一點給他顏色看、或者是講一點不好聽的,那麼心就悶悶不樂,就沒有辦法修行下去。出家人不要老是愛聽人家給我們誇讚的、美好的言語,這都是會害我們。好像在這西洋的社會裡面常聽到:「哎呀!好久沒有見到你,我好想你喔!」初次見面都是用這種花言巧語,不是出自心識上那種真正的言語來跟你說話。我們在這社會裡面,久而久之就養成這種習慣了。因為聽人家給我讚嘆的言詞,聽起來很舒服;這個都是會害我們的,這不是要成就我們。以前的大叢林,善知識要培養一個後輩的修行人,若看這個人是可造之材,他就會用種種方式來磨練他、來考驗他。考不倒的,才能得到真正的法寶。如果被考倒了,就得不到真正的法寶。但現在的人都經不起考驗,所以就沒有辦法得到真正的寶貝。


     「出家容易,菩提心難發」這一點我常常講。諸位在年輕的時候,二、三十歲為什麼不出家?都是遇到什麼波折,沒有辦法才看破紅塵、老了再來出家,像這種,你說要叫他發菩提心,那是很難的事情。現在的修行人為什麼沒有具備這些條件呢?因為他們所犯的是無量劫來愚癡的業種以及無明癡闇的業,障礙了他們,所以沒有辦法悟解世、出世間之法!這就是我們目前修行人最大的阻礙。


       大家不錯,都很用功,但都是在字面上的用功;而不是真正的去悟道明心,去找到你真正的心,從你的真心裡面去下手用功。如果只是在字面上的用功,你再三大阿僧祇劫也沒有辦法見性、也解脫不了。


       所以我說:「出家容易,修道難。」究竟是難在什麼地方呢?


       第一:守規難。「規」,就是戒律、規矩。出家的規矩,也就是出家的戒律。現在的出家人對於守規、守戒律很難;所以這個是他第一點難處:沒有辦法守到清淨的戒體。


       第二:體道難。也就是要去體會什麼是「道」。「道」究竟在什麼地方?因為你沒有戒,而沒有辦法得定;沒有定,那就沒有辦法啟發你的智慧。所以說,體道是出家人的第二個難題。出家很多、很容易,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是很難。


       第三:遇明師難。在現在要遇到明師來指點你,那是很難的一件事。道業的成就與不成就、道路的正確與不正確,明師的指點是有莫大的關係。現在明師已經都差不多離開了,現在已經進入末法,有一本《佛說法滅盡經》,你們如果看了就曉得了。所以說,我們道業的成就與不成就、對佛法能深入的瞭解,跟明師都有莫大的關係。


       第四:實心難。用老老實實、踏踏實實的心來修行是很難的。為什麼?因為懷疑自己的師父沒有辦法教我,心就是盼望在外面,想由外面去求。「實心」對我們修道的人是很重要的,你「實心」不夠,就容易被人左右!


       第五:出塵難。要出離這個塵世,那是難啊!因為前面這四點你都做不到,你怎麼能夠出離塵世呢?還是在六道輪迴。


       第六:悟道難。你有前面的關係,你要想悟道,那談不上。我們現在的人都是以文字來解義,平時都是用六種心在做事情,真正的心你沒有摸到。我平時跟你們相處,從你們的動作,我就看出來了,我就曉得,你們都是用六心在做事情,而不是真正的悟到心,也不是真正已經摸到你的真心。真心摸不到,怎麼能夠悟得「道」?


       第七:守關難。「關」就是關卡。修行有某種的關卡,一個關卡、一個關卡都要過,修行的人要破什麼?要破我見的關卡,對不對?我見的關卡不破,怎麼能夠悟道?現在的人都經不起考驗,遇到難題來,無明就發了,這個就是守關難。


       第八:信心難。這信心是什麼?對自己沒有信心。對自己沒有信心怎麼能夠成道?不可能的!所以這個並不是說對某一種人不行,而是對自己沒有信心。


       第九:敬心難。為什麼敬心難?對善知識沒有恭敬心,對同修之間輩份比我們高的沒有恭敬心。以前叢林都是長幼有序,老前輩跟我們講的,我們都很仔細的去接受,無意中會得到東西。上至諸佛菩薩、一切師長,下至這些同修,我們都要有恭敬心。沒有恭敬心,怎麼能夠得到東西?


       第十:願心難。願意成道的心,總是飄飄不定;今天這樣,明天遇到什麼情形,心又變來變去。自己的願心就是飄浮不定;今天說念佛好,明天又說坐禪好,後天說修密好,好像海浪一樣跑來跑去、淹來淹去,怎麼能成呢?沒有辦法!


       第十一:行心難。「行」就是行持。你沒有辦法行之以久、也沒有辦法行之以恆,都是半途而廢。為什麼以前的修行會成就得快?以前的人雖然所受的教理不高,但師長講什麼,他就是一直走下去,到最後悟道、見性,他的行持的心還是不變,所以他能成就得快。


       第十二:解經難。經裡面的涵義、以及經裡面明示的路,我們都沒有辦法去瞭解,都是一知半解,都是以文字做為自己修行的方法,這就是會誤入歧途。


       目前出家難以成就的,就有這十二種!希望你們每天要睡覺前,打開自己的心看一看:我已經出家了,我這十二種有沒有做到?可以作為對自己的一種反省、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警惕、一種檢討:沒有做的,我們就要趕快把它做到;太離譜的,我們就要趕快把它修正過來;這樣才是完完整整的一個標準的出家、修道人。修行人如果情執不斷,那麼嘴裡念佛,念念還是墮娑婆!如果能懇切至誠、放下萬緣,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。萬緣牽扯,割捨不下,那麼百年、萬年還是在三界內!


       父母只是讓我們藉著她的身體來投胎,不論是恩、是怨,都是業緣,這一點我們要瞭解。佛菩薩來世間,祂是要找父母!像釋迦如來,祂要降生在娑婆世界,祂就在忉利天內院觀察,看祂父母的緣,這種緣就是清淨的緣;像我們這種都是屬於業緣,我們只有立誓成道,來報親恩,這才是出家修行的正因!


      人在世俗社會分有貧、富、貴、賤,但只要走進佛門來,就沒有高下的分別了。在印度有分上等及下等,但佛門中是不分的,一律就是平等。無論是貧、是富、是貴、是賤,一律以慈悲心、平等心來對待。


      此生、或是生生世世,我們要廣結眾生緣!為什麼要廣結眾生緣?我們要成佛,也要這些眾生來幫忙。像現在出家修行人,一切的食衣住行,都是這些在家的護法來擁護我們,如果我們過去生沒有跟他結這個緣,他今生也沒有辦法來跟我們相遇而護持我們的道場,讓我們能安心,好好地辦道,使佛法永住於世。不但自己要成就、還要一切眾生都能跟我們一樣成就成佛,這都是我們過去廣結眾生的緣來的。就如釋迦如來,當初來娑婆世界成就,跟祂來的這一千多位阿羅漢,都是過去的大菩薩,也就是跟釋迦如來有結過廣大的善緣;所以祂既然要來娑婆世界成佛,他們都下來幫助祂,來做祂的弟子,而來助祂成道!所以,我們要成佛,也就是必須要先廣結眾生的緣,這是我們出家要認識的;這樣在我們成佛度眾生的過程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,世間一切都離不了「因緣」兩個字。


       不要說眾生有善、有惡,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別!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,人的佛性都是清淨、博大的。為什麼有善惡之分?這些都是性業的關係,也就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所養成的不好的習性。真正會修行的人,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。為什麼說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呢?因為這些眾生所表現的善的一面,是要我們瞭解,何為是善?什麼善我們應該做?這就是我們的善知識。那麼惡知識,我們從他的作為上,我們去認識、瞭解,這個是壞的事,不能做!也讓我們能提醒、而去認別,所以他也是我們的善知識。所以說,我們對善惡不要去分別。十方施主供養三寶、種福田,而常住也須迴施十方;這樣「十方來、十方去」,一切眾生都能蒙受恩惠。


       修行就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地調理自己;我們從煩惱中能夠調理自己的煩惱,這樣我們會更進一層地瞭解:什麼是煩惱?我們能夠把煩惱調理、使它馴服,就是菩提了。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,等調理得當,我們的智慧自然就明朗了。無明散去,這就是「參」自己,這就是對自己的「參」。「參」,就是觀照。在常住中修苦行,修久了自然瞭解「叢林修苦行」的意思。什麼叫做苦行?自己的習氣不能改,這就是苦行。難改、不能改,這個就是苦行。不是說人家罵你、講你,你難忍能忍,這只是外圍;最主要就是你自己內心一切的貪瞋癡慢疑、財色名食睡;這些你切身最難改的就是苦行!


       像你們喜歡攀緣,出了家還跟世俗拉關係、攀緣,離不了親屬關係,出了家還辦世俗事,這就是你要捨掉的地方!這就是難行的地方,叫做苦行,懂不懂?不是說不吃飯叫做苦行;而是你個人心裡所難捨的東西,這個就是苦行!學苦行是「除去一切的妄念」最好的方法!當我們修到「將苦化為樂」的時候,自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明朗朗、無不通曉,而智慧就打開了。


       我們修行,主要是專心於佛號;心心念念不離佛的聖號!我們出坡、做事情也好、掃地也是佛號,我們切菜、掌廚、做佛事,也是離不了佛號,我們都念念「阿彌陀佛」,事事隨喜、無罣礙,心則漸入西方極樂世界的景象。我們念佛,要念到正念現前,沒有一點雜念。心安定下來,自然就會坐得好、坐得久,這是最快的方法。否則,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,我們會妄想紛飛,是因為念佛不專。如果要捨去煩惱,凡事當隨從大眾或他人的意見,不可強就自己的看法;只有自己的事情可以聽自己的意思,這是修忍辱的方法!


       所以諸位今世要苦心修行,來世轉男眾身,沙彌出家,來做聖僧;要成佛,沒有轉男眾身,是不能成佛的。


       我們修苦行,是從苦中愈修愈不覺得苦,而且漸漸覺得快樂、輕安;一切都很輕鬆,沒有感到是在工作,這就是業障漸漸在消除!若是愈做愈覺得痛苦、愈煩躁,那就是業障在翻攪。所以有人說:沒有學佛,我一切都很好,身體都好;我現在學佛了,為什麼毛病那麼多?因為你沒有學佛,業障它不會來找你;你愈精進、愈想要解脫生死,那麼業障就會來。這個不要怕,這就是在還債,也就是業障在翻攪。過去的諸佛菩薩也從苦中磨得業障消除,過去的菩薩也都是一路這樣從苦中磨練出來,業障自然就消除,沒有苦感,做什麼事都輕鬆自在,而不覺得有什麼苦,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度眾生!那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念佛專一,而且是能忍辱、吃虧的人。我們學佛修行人,不評論人的是非曲直;若心裡起不平、煩惱,那就是自己的錯,自己的過失。不必去管他人的是非曲直,而是要觀照自己、要體照自己、去觀察自己;一切要能忍下,自然心安、自然無事。自己無犯過錯,這是修行第一道,也是最上修道之法,這就是最上上的修道之法!


       將來有一天師父不在了,諸位要記取師父曾說的教解:一切要忍之、心安之;這是最好的一付藥!


       修行是時時都要體照自己,向內心去觀照、去察覺、時時提醒自己,這就是修忍辱法。出家在寺院裡工作修行,不是為他人做事或為師父做事,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。我們寶法寺沒有什麼可學的,只是掃掃地、做做事、做些苦行。但是掃地、管理農場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要會管理,也要會掃地;要能高高興興地做,否則做得起煩惱,就愈做愈起煩惱,那無明業障反而會增上。這個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地方、暫住的地方,而不是永住的地方,一切皆幻化不實,如戲如夢,到頭來總是空,不要貪戀一切,我們要放下萬緣,念佛求生淨土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,是我們的故鄉。要一心念佛,吃苦、修苦、修苦行,修行不要在形式上妝飾我相。


       如何得一心不亂呢?要得到一心不亂,必先無慳貪、無罣礙、無散亂心才可。這些出家眾較容易做得到,在家有種種事務牽掛,放不下,較不容易辦到。出家人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,平時都要攝受六根,便能得一心不亂。專一念佛為的是要得正念、開智慧,要去除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得六根清淨,出家人要修戒定慧,俗家的弟子則修不妄語︙等五戒。


       經、律、論三藏,對我們出家人也很重要;一面行、一面看,智慧開得比較快。經藏的智慧都在我們人的心中,這個無量、無邊、如海的智慧,不是用開示、或是講經可以開出來的。這是一種般若的智慧,是由自性中自然流露的!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,在迷幻境中不自覺。


       在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?我們雖然現在出家,但是還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、劫數、冤親債主,這些都會來討債。我們愈用功逆境就愈多;我們不怕逆境來,我們更要勇猛精進,自然就能破除一切的逆境。我們要專心念佛,靠念佛的力量一關、一關地打破。念佛就要念到花開見佛!什麼叫做花開見佛?就是:修行,凡事要去除火性,火性就是無明。


       我們心裡面都有一把火性,因有火性,容易出干戈。所以修行必須要把我們心裡面這一把火性去除,要忍耐!所謂:對人要親切、和藹,不可令人望之卻步,要如此才能度眾生。凡事照道理來、就事論事,不可用煩惱心去應付;對人不論是善或是惡,都要和氣、平等地對待。要看自己的過錯,不要看別人的過錯。要反省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對我?大概我有對他不好的地方。你能這樣的自我反省,一切就能化平,心就不起苦燥、煩惱!別人對我們有好印象,我們心也清爽;能照這樣做去,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!


      「凡所有相都是虛妄」我們要瞭解這一點。人在世間,六根所接觸的一切六塵,這些有相的都是虛妄的,都是唯心所造!《阿彌陀經》中所述:西方極樂世界有金、銀、琉璃等一切莊嚴,均是應眾生對一切相有分別、貪取的習性而方便設立的,使眾生因嚮往極樂世界的莊嚴而專一念佛;與所謂帶業往生,具有相同的慕道作用。能離一切相與清淨無礙,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極樂世界。


       所謂「參學」:現在的「參學」就是心在外,都是向外,以為門外有寶,確不知什麼叫做「參學」。古代的叢林,「參學」就是已經修到某一個階段,要印證自己所修的這里程上、本身的境界是不是正確?所以要去參訪善知識,而印證自己的道行有多深。是自己有東西了,才去參訪善知識,跟善知識印證;但現在的「參學」却是在拉關係。所謂「參學」是在參自己的心,參我們的煩惱心。我們的煩惱心是在什麼地方?我們對一切人都看不順眼︙這一些的煩惱的對象,對於人的善惡、是非的分別心。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、不起煩惱、無罣礙心;這才是謂之「心參」!所以我們學佛的人,要把「參學」兩個字的含意要搞清楚。就如我們到別的寺院去,我們要參什麼?要看這個寺院的當家、庫頭、住持、方丈,這幾位執事人修行的方法。這是我們所要看、所要學習、所要參的地方。我們可以從這些執事人的身口意、他們的一舉一動,來看他們修持的方法。如果說他們還很貪的話,那這個就不是我們所要參的對象,也不是我們所要學的對象,這個才是參學的目的!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「心參」。要能發覺自己的毛病、習氣、缺點,把它們改正過來。把你的性業轉正,這就是參學的地方!而不是去看別人的過錯。


       修行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、那點不好;不是別人不好,是自己的無明、業感在作弄,沒有智慧去越過。不能生絲毫的瞋心,你有一點瞋心就不能夠入道。現在的修行人為什麼沒有辦法入道?因為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還存在;貪的心也重、瞋恨心也重、癡的心也重、我慢心也重、疑心也重。你們修行都是在看什麼?看人家的臉色。「哎呀!今天師父沒有笑。」「唉呀!這個對我不好。」你們是在看這些,這都是你們的無明業感在作弄。還有這一些心就不能夠入道!


       佛法不著於境界!我們修行過程中,對一切的境都不能執著,如:樂、明、空、輕安。比如說打坐,坐到「樂」、或有「明」的現象、有「空」的現象;你有樂,你就住在樂;你有明,就住在明裡;你有空,就落在空裡面。所以學佛打坐的人為什麼會出問題呢?就是這個問題。什麼叫做「樂」呢?我們打坐,坐到輕安則「樂」。有的人說:我打坐坐得很快樂,不錯呢!這樣就是住在「樂」上,「住」就是停止的意思,你就會死在這個「樂」裡面。妄念少則「明」,打坐打到妄念少了,就會看到明點。明點就是:有一點明、一點亮!你住在這個明點,就很容易著魔了!不生念則「空」,就是你念頭都不生了,就空了。禪就是說:要把它觀空,一切都空了,那就是偏空了。觀久了頭腦就什麼都沒有,記憶力減退!過去的事情都忘得一乾二淨,這就是落「空」!


       我今天把這些毛病都講給你們聽,讓你們能夠瞭解。如果你們有聽到人家說:「打坐打得好快樂啊!」或者是說:「我已經很明了,我看到光了!」這個問題就出來了,或者是說:「我已經沒有妄念,都觀空了!」那將來記憶力各方面都會減退。這三點,大家聽明白沒有?如果執著在「樂」,則生欲界天,將來就是在欲界天。如果著在「明」,則生色界天。如果執著在「空」,則生無色界天,這還是在三界內。所以,在緬甸、泰國、斯里蘭卡,這些教禪的不是教人家觀空,就是觀明點,這都還是在三界裡面!你們要瞭解。


       我們看經,要能解義,我們平時看經典,要瞭解經裡面的義理。「解」有:第一文字解,就是文字的般若,所以叫做文解。第二觀照般若,從觀照下手。第三實相般若。我們修行就是求第三實相般若,才是究竟的智慧。所謂解義,它的義理、含義都要去瞭解。要能解義,並要能行。


       只有能「自觀、自行」才是在利用經,你能夠自己去觀、自己去行,才是真正應用這個經典,才稱為轉經,不然就是被經所轉。我們很多人都是被經所轉,就是落在文字!如果看經、看戒,得到一點知覺,便拿來批判他人或者是偵察他人有無做到,這是心生分別,徒增我相。不但增加你的「我相」、「我慢」與是非,這也是被經所轉。有的人能持過午不食的戒,看到人家沒有辦法就批評人家,其實他是被境所轉。別人沒有行的、做不到的,我們一定要行得到、做得到,否則自己豈不也與他同一類?只看別人的過失,不審查自己的過失,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的性業,這是我們要注意的。


       今天就講到此。我把我們修行人,尤其出家重要的地方,跟諸位詳細講了,讓你們都能夠瞭解出家的意義、出家難行之處、出家所必須要做的、以及修行理路上我們要注意、去探討的,我都一一地跟諸位講清楚、說明白,讓你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去行持。希望你們能夠多注意自己平時一切不好的習性、毛病;能夠針對這些習性、毛病把它修正過來,這就是修行。我們這些不好的習性、毛病,不容易一下子改正過來,所以我今天就把這些都講給你們聽。諸位都已經出家了,要時時地去觀照自己、時時地去警惕自己,要修自己,而不要去看別人;這裡就是我們「體道」的地方。


       你們有的要去受戒了,要把心穩定,不要在登壇的時候被刷下來,沒有辦法登壇,那就是後悔莫及了!現在也像以前一樣:要登壇、受戒,都要公佈、要寫上「榜」,把你們的名字、住址都要寫上,要召所有的冤親債主都上門來討債。沒有辦法通過,就刷下來。所以是不是能夠通得過去?那就要看你們了。所以希望你們自己要好好地把心看住!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在修自己,針對你自己的心在修,佛法只不過是做為我們的工具,讓我們去理解,行與不行,那就在我們自己!


       今天就講到此!我們迴向:


       願以此功德,普及於一切。


       我等與眾生,皆共成佛道。


       阿彌陀佛!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2066072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