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慢熾盛流轉生死
2012年7月13日
今天我講:「我慢熾盛流轉生死」。這個很重要,希望你們好好的聽。
佛法都有連慣性的,學佛要把理貫通,理能夠貫通的話,在修持上,事才能夠用得恰當。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瞭解,學佛修行,要理事圓融,不能偏於單邊。
貪瞋癡慢疑,在佛學上也叫做五鈍使,也叫五毒。要把五毒都斷除,可以說是很難,所以必須要瞭解如何下手。要斷五毒,這跟唯識有關係。如果把唯識學都貫通瞭解了,在理上就可以瞭解透徹,在修持上,要如何突破,要如何觀照就沒有障礙了。
前五識就是眼識、鼻識、耳識、舌識、身識。眼識是怎麼形成的呢?眼識是由於眼根貪色而起了貪瞋癡慢疑。色就是色塵色相。這個色,一是物質:生活所需要的物品,衣服等;另一是指男女的關係,叫做色欲。眼根接觸了色,就貪這個色,因貪不到而起瞋恨的心;因瞋就沒有智慧、愚癡,因為愚癡而起了我慢的心;有我慢心就起了疑惑。所以說眼根因貪色而引起了貪瞋癡慢疑。
耳根聞聲塵,也起了貪瞋癡慢疑。為什麼呢?當耳朵聽到聲音,貪這個音聲:「唉呀!這個聲音很好聽啊!」這就是貪聲塵。如果這個聲音不好聽:「這麼吵,這個聲音不好聽!」就起了瞋恨的心,而引起了癡,也起了疑惑和慢,所以耳根也跟貪瞋癡慢疑有連帶的關係。
鼻根嗅香塵,人的鼻子是最靈不過了,如果聞到香味,它就貪這個香味了;如果聞到臭味,或味道不好,瞋恨心就起來了,也引起了癡慢疑。所以說鼻根也是會引起五毒。
舌根嚐味塵。舌頭如果吃到好的不好的味道,也是一樣會引起貪瞋癡慢疑。如果舌頭嚐到苦的,就起了瞋。所以舌根也離不了貪瞋癡慢疑。
身根觸境,就是觸塵,也是一樣。當我們身根接觸了塵,也會引起貪瞋癡慢疑。
古德說,修行要從六根六塵下手就是這個道理。學佛修行的人,平時要觀照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這五根。觀照好五根對外塵的色聲香味觸,避免根跟塵接觸而引起貪瞋癡慢疑。
所以修持,就是要把六根六塵守好。尤其前六識,是給我們傳達資訊,你要瞭解所傳來的資訊是好是壞。很多修行人,一個禮拜很努力的用功,但是因一時的失態起了不高興,就像一根火柴,火燒功德林,把一個禮拜所修來的功德林都燒掉了。我們為什麼修道不能成就,原因就是在此,要時時注意前面六識所傳給我們的資訊。
前面六識的資訊送往第八識裡,第八識就把它藏起來了。第八識,剛才說過,它就是一個癡,不管是好的、壞的,它迷迷糊糊的都照單全收。八識裡,其中一個最伶俐,是我們修行人最要注意的,它是最容易讓我們下地獄,也最容易讓我們成就道業,就是第六識。
第六識是怎麼形成的呢?意根對法塵就是第六識。所以第六識就是我們的意根,接觸法塵,就是第六意識。第六意識的勢力最強,凡是眼耳鼻舌身所接觸的,它都記得清清楚楚。
要圓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,不是說一悟道就成了。你悟道了才是開始起修。坐禪坐到明心見性,是悟道,那才是要開始起修。平常打坐入定時,識神出來的境界就是第七識。
我們的第七識本來是能夠出來的,為什麼出不來?是因為我們的六根,眼耳鼻舌身意不清淨,而把它束縛住了。好像鏡子,如果有灰塵,就不起作用。
六根六塵相接觸就身心動念,這身就起了念,心也動了念,顯示各種各樣的境界。如果六根、六塵所接觸的都清淨無染的話,那我們第七識就得到平等性智。因為我們六根不清淨,所以沒有辦法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。修行如果要把第七識轉過來,要把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消除清淨。我們六根如果清淨的話,各種各樣的境界現出來時,我們的第七識就能夠看的一清二楚,識神就能夠出來了(這時出來的是屬於陰神不是陽神)。我們修行要修到陰神、陽神能相和合。別人是看不見這種陰神、陽神的影子,中陰身你們也看不見,因為他是以風大為主的,這就叫做靜慮中有。能修到這樣,就可以成就靜慮中有身。
貪瞋癡慢疑五鈍使,在修行上是很難消除。學佛的人,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瞋,很容易起瞋心。這個瞋心出來,是容易燒掉功德林的。每個人都想:「只有我最好最高,你們都不行。」而起了貢高我慢,脾氣很大,執著的很厲害,這就叫做我慢熾盛。就是因為有我慢,不謙虛,心中不空淨,就有五毒的存在。心中不空淨,光明就顯現不出來。如果能夠修到第七識光明出來那就無有生死輪迴了。
諸佛菩薩沒有我慢,看一切眾生都是佛,所以要是我們看任何眾生都平等,就沒有我慢了。為什麼我們還有我慢?就是因為第七識還沒有清淨,還沒有把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。如果把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的話,我們觀一切眾生都是佛,都是平等,就沒有我慢之心了。我們看人都已是不平等,更不要說看其他眾生了,我都是高高在上。看別人很低,看別人都不及我,這就是我慢。我們要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,把我執、我慢去除,看一切眾生都平等平等又平等,就能放大光明,朗照大千世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