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 寶相禪寺 真一老和尚、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麒麟山-南投,真一老和尚,念佛,埔里,禪寺,寶相
寶相禪寺LOGO
佛學知識

  

文件下載


識心達本


2010年6月13日


       這個題叫做「識心達本」,也就是識心見性。


       人人都具有無限的潛能,就如同能源藏在海底需要開採,才能顯現出來。佛陀說:「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人人皆可成佛。」這句話是佛陀證道時說出來的,人人都能成佛。


       但我們的悟性不能開展為何因?因為妄想執著障礙了我們的悟性。我們除了貪戀世間物慾、名聲、世俗的情慾之外,再者一生所修、所用的都是別人的東西。我們都沒有拿出看家的本領、看家的寶貝—自己的本能智慧一直都沒有發揮。長久以來,在修持上都是聽人家說每天要唸什麼經、要持什麼咒。這些行持過程,都是拿別人的東西,以自己的意識、執見來掛帥,從來都不真正認識自己的心。


       心究竟是什麼樣子?它的面目如何?覺悟自性要往自己的心去開啓,何須身外找道心,法外求法?


       現在的修行者,多半喜歡談玄論妙。我坐禪坐到輕安了,我看到什麼了,阿彌陀佛來跟我說話了,我拜了有感應了…就是這些閒論謬法。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們修行所要的東西。追求形式上的道,不懂開發自我的潛能,到頭來還是一場空。現在的修行人往往都是自滿,認為自己修得不錯,見解比人家強,這就是自我、自傲的心態。


       修行者要掃除心靈的障礙,要靜下心來觀照,要深入探討我們的障礙是什麼。若能如此,自性才能開展,要知道自性是具足一切萬法。佛陀跟我們說的三藏十二部經,經裏面的一切法都是佛陀自性中顯露而說出來的。若我們自心能契入自己玄妙的性,即心性合一,不必向外求法。法都在我們的自性裏面,何需向外再去求法?


佛性不但空無又能妙用。現在修行人都是四處尋找,終究是找不著的。佛就在我們身上,只要放下一切,本性清淨了,祂就來。自見本性不是向外去鑽究文字經典或研究什麼秘法,而是放下攀緣。你的心性平靜,但心空寂靜,佛性自現。古德說一切業緣都由妄想心所產生,未能與真如本性相應,才造成痛苦煩惱。若能離妄想、離雜念就無煩惱的束縳了,當下就能解脫,能夠悟道。覺悟聖者心中一絲不掛、空空淨淨、無妄亦無真,才能來去自如,無所牽掛。識心達本就是要認清自己的心,找回本性原有的清淨,不受汙染,本無造作,即能自見本性。


       在《華嚴經》裏面有一段的句子說:「心性是一,如來所悟,唯識一心。」這句話的含義,就是諸佛所證悟的就是心性,悟到心性就是一個覺者,你能找到你的本性,那你就是一個道道正正的覺者。


       識心就是自性妙用。修道者豈能心被境轉而產生人我分別對待?若起道心,即心能轉物,就能展現智慧來去無礙。我們的本性即是佛性,清淨本體,佛性本空,能生妙有。修行者認識本心先要捨棄依賴心,建立正確思想的理念。要知道外在的有為法用多了,心性的無為法自然不見。什麼叫做有為法?什麼叫做無為法?有為法就是有漏的自性。無為法就是不生不滅,無漏的自性。所以要知道開悟見性不是依靠上天或者某些善知識的加持,這些都不能開啓你本能的智慧,唯有自己才能自性自度。能夠見到你自己的本性,才能談到自度。


       修行要懂得學會做自己的主人,修行必須要先見你的本性,不要被外物所左右,不被外境所引誘而來浮動我們的心。我們要自知本心,見之本性,這就是修行。要掃一切法,離一切相才能突破心裏的一切包袱以及一切外境的束縳。


     「知我說法,如筏喻者。」這句話是佛陀在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知道我說法如筏喻者,那即是聞法、得法、捨法。修行者要知道,正法有如法船引到上岸,上了彼岸以後要捨棄一切法;好像我們乘船從此岸到彼岸,我們上了岸,這些用具(船),我們要把它們放掉。但是現在的人都是對法執著,執著在聞法,那是要不得的。


       一個大修行者必須心無所住而捨法。千萬不要學一法就執一法,被法綁住。唯有從語言相、文字相逃出來,真心才能真正顯露出來,不然就被法所綁。修行者就算文章寫得再好,道理講得再妙,若心境一點都沒有轉變,仍是表面功夫而已。修行不在文字、語言,而是真正從你自性中實修所顯露出來的。這些著相,是修行最大的障礙。


     《金剛經》裏面說: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這句話已經明顯的告訴我們,也就是強調眼見非見,就是對境不生心,即現清淨法身,對境不再生第二個心,那清淨的法身如來就能顯露出來。世間人面對一切虛妄之相,心無法做主而陷入假境之中,想不貪求都很困難,想不煩惱罣礙都很困難,想不看外相都困難。心被種種相所佔住,很難不受擺佈,如此怎麼修行呢?修行人面對一切相要能做到物來則應,物去不留。境相來了,你能清清楚楚的辨別;過去了,一點影子都不留,這個才是做到離一切相。聖人教人無相,就是教人要離相,而不是教人滅相或斷相。


       惠能大師悟道後說「無住生心」,無就是突破,不再徘徊,也不再思維,也不停住。你的心沒有再生出另外一個相來,就是經裏面說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的道理。外面的一切物境,你知道就好,不要有所住,更不能生出新的妄想。淨信之人面對萬事、萬物「不思善,不思惡」,不起不留,毫無痕跡始稱為離相。


       禪宗有一句話說「悟者心淨」。他懂得調整心靈的焦距,他看世間,看萬法諸相,看一切因緣諸相,識破了才不會被法相束縳,這才是真正隨緣自在。故悟道者,心中「無境亦無界」。事後心連一點影子都沒有,清淨無所得。如還有所得,就是還有相。修行念佛的人若說還會看到什麼,還覺得滿足,即還有所得,有所得不是你真正得到的。無所住:一切都沒有罣礙,無所依,也無境界可得。


       一個真正修行者,他不會常談起他修行的境界,修行的過程或談論他看到什麼?甚至於他已經得道了、瞭解了,他也不會去宣揚,這些都是虛妄不真。《法華經》裏面說:「正直,捨方便,但受無上道。」這句話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,一個心境平等、無私、單純的修行人不說方便法。一個真正得道的高僧也不會隨便說一些沒有用的世間法,他都是直接說無上道,就是無上的解脫法門,都是無上的心法,直指心性。自性覺醒之悟,能一悟一切悟,是見性的悟,是心性實相之悟。你能達到一悟一切悟,就是已經頓悟,內外皆明澈,都已經明明白白、澈澈底底知道一切皆無住。道業已成,不會起高興的心,也不起得意妄想的心,跟平常一樣一切法無住,能如此才能來去自如。


       修行具有大徹大悟之人,心中空空無大千,悟到最後瞭解十方法界一切都是空的,一無所有。真空覺淨中,才能生妙有。只要保持清淨覺性,單純的心,有大悲願心,自性的明智觀,即能自照照人,也能自利利他,此乃是修行者行菩薩道者是。


 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
多國語言翻譯

寶相禪寺網址QRCode

寶相禪寺
545南投縣埔里鎮麒麟里過坑路69號
TEL: (049)292-5113
FAX: (049)292-6271


http://pxmonastery.org
E-mail: px@pxmonastery.org
總訪客人數:2066224
本網由 千立人文科技 設計建構